首页 >农林牧渔> 海南水稻一年收割几次

海南水稻一年收割几次

时间:2025-11-21 14:01:00 来源:说植物网

  海南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充沛,光热资源丰富,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优越条件。与我国其他多数地区(一年1-2熟)不同,海南水稻收割次数受气候分区、品种选择及种植模式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理清海南水稻的收割频次及背后原因,能帮助了解热带地区水稻种植的独特性,下面详细介绍相关要点。

1_new.png

  海南水稻一年收割几次?

  1.核心收割频次:多数地区一年2-3熟,分气候区差异

  海南水稻一年收割次数主要分为“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以两熟为主,三熟集中在特定区域:①一年两熟(主流模式):覆盖海南大部分地区(如海口、文昌、儋州等),一般3-4月播种早稻,7-8月收割;8-9月播种晚稻,11-12月收割,两季水稻生长周期均为4-5个月,适配当地光温条件,且能避开台风多发季节(9-10月),降低灾害风险。②一年三熟(局部区域):仅在海南南部热量更充足的地区(如三亚、陵水、乐东),因全年无霜冻、积温更高(年积温8000℃以上),可实现一年三熟,通常12月至次年1月播种第一熟,4月收割;4-5月播种第二熟,8月收割;8-9月播种第三熟,12月收割,三季水稻需选择早熟品种(生长周期3.5-4个月),且需配套充足水肥管理。

  2.影响收割次数的关键因素

  气候条件:海南南部(三亚、陵水)年平均气温25-27℃,冬季最低温也在15℃以上,水稻可全年生长,具备三熟条件;北部(海口、琼海)冬季偶有短暂低温(10-12℃),虽不冻伤水稻,但会减缓生长速度,更适合两熟,若强行三熟易导致第三熟产量降低。

  品种选择:两熟地区多选用中熟品种(如“特优524”“湘早籼45号”),生长周期4.5-5个月,兼顾产量与抗逆性;三熟地区需选早熟品种(如“浙辐802”“湘早籼32号”),生长周期3.5-4个月,确保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三季生长,避免季节衔接冲突。

  种植目的与管理:农户种植若以“高产稳收”为目标,多选择两熟(管理更轻松,病虫害少);规模化种植且配套完善水肥、灌溉系统的基地,会尝试三熟(提升土地利用率),但三熟需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且对土壤肥力要求高(需定期补施有机肥,避免土壤退化)。

  3.特殊情况:受灾害与政策影响的调整

  自然灾害:海南7-10月为台风多发期,若早稻收割前遇强台风,会导致倒伏减产,可能推迟晚稻播种,使当年仅能完成一熟或两熟;冬季若遇罕见低温阴雨(虽概率低),会影响晚稻灌浆,导致收割延迟,进而影响下一季播种计划。

  政策导向:为保障粮食安全,海南部分地区推广“稻-稻-薯”“稻-稻-菜”等轮作模式,水稻一年两熟后,冬季种植红薯、蔬菜,虽水稻仍为两熟,但提升了土地综合效益;若政策鼓励再生稻种植(水稻收割后留茬,让其重新生长抽穗),部分地区可实现“一栽两收”(栽一次秧,收割两次),但本质仍属一年两熟范畴。

2_new.png

  海南水稻一年三熟的产量高吗?

  三熟单季产量低于两熟,但全年总产更高,是否划算需看管理成本:①产量对比:三熟地区单季水稻亩产约400-450公斤,全年总产1200-1350公斤;两熟地区单季亩产500-550公斤,全年总产1000-1100公斤,三熟总产高20%-30%。②成本与收益:三熟需多投入一次种子、化肥、农药及人工成本(约每亩增加500-800元),若水稻市场价格稳定(如2.8-3元/公斤),三熟全年每亩收益比两熟高800-1200元,但需确保土壤肥力能支撑三熟(否则后续产量会下降),且需有足够灌溉条件(三熟需水量更大)。

  海南的再生稻一年能收几次?

  海南再生稻一年通常能收2次(“一栽两收”),与常规水稻区别明显:①收割次数:再生稻栽一次秧,第一季成熟收割后,留茬30-40厘米,通过施肥、浇水促进腋芽萌发,生长成第二季水稻,实现“一年两收”;常规水稻需分两次播种、移栽,才能完成两熟。②优势与局限:再生稻节省种子、育苗、移栽成本(每亩节省200-300元),且生长周期短(第二季仅需2.5-3个月),适合海南气候;但再生稻对品种要求高(需选再生能力强的品种,如“甬优4949”),且第二季产量低于第一季(约为第一季的60%-70%),适合劳动力不足或追求低成本种植的农户。


相关文章

养花知识
植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