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林牧渔> 青虾的养殖技术

青虾的养殖技术

时间:2025-11-20 13:51:00 来源:说植物网

  青虾(又称河虾)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具有生长快、周期短、适应性强的特点,适合池塘、稻田等多种水域养殖。但青虾对水质变化敏感,且易受病害、饵料不足影响生长,科学的养殖技术是保障产量与品质的关键。掌握从池塘准备到收获的全流程要点,能帮助养殖户降低风险、提高收益,下面详细介绍具体技术。

1_new.png

  青虾的养殖技术?

  1.养殖场地准备:打造适宜生长环境

  池塘选择与改造:选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符合淡水养殖标准)、排水方便的地块,池塘面积以2-5亩为宜,水深1.2-1.5米,池底坡度1:3(便于捕捞);池底铺10-15厘米厚的腐殖土(模拟自然栖息地,利于青虾栖息觅食),四周搭建防逃网(高50厘米,防止青虾跳出),进水口安装滤网(防止杂鱼、敌害进入)。

  清塘消毒:放苗前15-20天,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杀灭病菌、寄生虫及野杂鱼;7天后注入新水,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100公斤(如鸡粪、猪粪,需发酵处理),培育浮游生物(作为青虾苗初期饵料),待水质呈淡绿色或黄褐色时即可放苗。

  2.苗种选择与投放:奠定高产基础

  苗种选择:选规格整齐(体长1.5-2厘米)、活力强(手抓时挣扎有力)、无病无伤的优质青虾苗,优先选择人工繁育的苗种(成活率比野生苗高20%-30%),避免购买体色发黑、活力差的弱苗。

  投放时机与密度:春季3-4月(水温稳定在18℃以上)或秋季8-9月投放,春季投放密度为每亩3-4万尾,秋季投放密度为每亩2-3万尾;投放前需将虾苗袋放入池塘水中浸泡10-15分钟(调节水温,避免温差应激),分2-3次缓慢放入池塘,均匀分散在池塘四周浅水区。

  3.日常管理:把控生长关键环节

  水质管理:每周检测水质,保持水体透明度30-40厘米,pH值7.0-8.5,溶解氧≥5mg/L;每15-2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1/3-1/2,高温季节(7-8月)每10天换水一次,同时开启增氧机(每天中午开机2-3小时,凌晨开机4-5小时,防止缺氧浮头);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如EM菌、光合细菌),改善水体生态,减少氨氮、亚硝酸盐含量。

  饵料投喂:青虾为杂食性,饵料以配合饲料为主(蛋白含量30%-35%),搭配少量鲜活饵料(如螺蚌肉、小鱼虾、豆饼);每天投喂2次,上午8-9点投喂总量的30%(投在浅水区),傍晚5-6点投喂总量的70%(投在深水区),投喂量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避免残饵污染水质;夏季高温、冬季低温时减少投喂量(为正常量的50%-70%),阴雨天少喂或不喂。

  病虫害防治:常见病害为烂鳃病、黑鳃病,发病初期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每亩用量200-300克)或溴氯海因(每亩用量150-200克);敌害主要有黑鱼、鲶鱼、水鸟,定期清理池塘杂鱼,在池塘上空搭建防鸟网;日常避免过量投喂、频繁换水,减少应激反应,增强青虾抗病能力。

  4.收获与销售:把握最佳时机

  青虾养殖周期为3-4个月,当虾体长达到5-6厘米、体重5-8克时即可收获,春季投放的虾苗6-7月收获,秋季投放的虾苗11-12月收获;采用地笼网捕捞,将地笼网放置在池塘四周,每天清晨收网一次,挑选规格达标的青虾出售,小规格青虾放回池塘继续养殖;收获后及时冲洗青虾,用泡沫箱加冰保鲜运输,保持新鲜度,提高市场售价。

2_new.png

  青虾养殖过程中出现大量浮头是什么原因?

  浮头多因缺氧或水质恶化导致,紧急处理方法:①立即开启所有增氧机,同时向池塘泼洒增氧剂(如过氧化钙、增氧粉,每亩用量100-150克),快速提高水体溶解氧;②若浮头严重,可向池塘注入新水(从下风口注入,避免冲散虾群),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2,改善水质;③查找浮头原因,若因残饵过多导致水质恶化,需及时清理残饵,泼洒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若因施肥过量,需停止施肥,增加换水频率。

  稻田能养殖青虾吗?

  稻田可以养殖青虾(稻虾共作模式),需注意以下要点:①稻田改造:选择水源充足、保水性好的稻田,开挖环沟(宽1-1.5米,深0.8-1米)和田间沟(宽0.5米,深0.3米),环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5%-20%,田埂加高至0.8米,防止漏水;②水稻品种选择:选抗倒伏、抗病性强的中晚熟品种(如杂交稻),避免使用高毒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时选用低毒农药,且喷药时抬高喷头,避免药液落入水中);③青虾管理:投放密度为每亩1.5-2万尾,饵料以配合饲料为主,定期检测稻田水质,水稻收割后加深水位(保持1米左右),促进青虾生长,次年春季收获,实现“稻虾双收”。


相关文章

养花知识
植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