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林牧渔> 农业抗旱的措施有哪些

农业抗旱的措施有哪些

时间:2025-09-16 13:50:00 来源:说植物网

  干旱是威胁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尤其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卡脖子旱”、夏季伏旱常导致作物缺水萎蔫、产量大幅下降。面对干旱,很多农户因缺乏系统的抗旱方法,只能被动承受损失。其实农业抗旱可从“开源、节流、提质”多方面入手,结合作物特性与当地条件选择合适措施,就能有效减轻干旱影响,下面介绍常见的农业抗旱方法。

1_new.png

  农业抗旱的核心措施

  灌溉节水:高效利用有限水源

  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优先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一是滴灌、喷灌,相比传统漫灌可节水30%-50%,滴灌能将水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喷灌可均匀湿润土壤,适合蔬菜、果树、大田作物;二是覆膜灌溉,在农田覆盖地膜或秸秆,减少水分蒸发,配合沟灌(将水引入地膜间的沟内),进一步提升节水效果;三是集雨灌溉,在田间修建蓄水池、水窖,收集雨水,用于干旱时应急灌溉,适合山区、丘陵等缺水地区。

  种植适配:选耐旱品种+调整种植模式

  从种植源头提升抗旱能力:一是选耐旱作物品种,如玉米选“郑单958”“先玉335”,小麦选“济麦44”“百农207”,这些品种根系发达、叶片保水能力强,能在缺水环境下正常生长;二是调整种植时间,避开干旱高发期,如华北地区将春玉米播种时间提前至4月上旬,利用春季土壤墒情,避免夏季伏旱影响灌浆;三是间作套种,如玉米与大豆间作,大豆根系固氮且需水量较少,可减少田间整体耗水量,同时提升土地利用率。

  土壤管理:保墒蓄肥,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提升抗旱效果:一是深耕松土,在播种前或作物生长间隙深耕土壤(深度25-30厘米),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孔隙度,提升土壤蓄水量,减少地表径流;二是增施有机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有机肥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相比贫瘠土壤,肥沃土壤的抗旱能力可提升20%-30%;三是中耕除草,在作物苗期、生长期定期中耕,清除杂草(杂草会与作物争夺水分),同时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

2_new.png

  无灌溉条件的干旱地区农户能采取哪些应急抗旱措施?

  可通过“保水+补水”双管齐下:一是叶面喷水,在干旱初期(作物未严重萎蔫时),每天傍晚用清水喷施作物叶片,补充水分,缓解蒸腾失水,若配合喷施黄腐酸类抗旱剂(1:1000稀释),可增强作物保水能力;二是覆盖保墒,在作物行间覆盖秸秆、杂草或地膜,减少土壤蒸发,每亩覆盖秸秆500-800公斤,可使土壤含水量提升5%-8%;三是补种改种,若干旱导致作物严重死苗,及时补种耐旱短生育期作物(如荞麦、绿豆),避免绝收,减少损失。

  不同作物的抗旱措施有差异吗?

  有明显差异,需针对性调整:小麦抗旱重点在拔节期、灌浆期,可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强抗逆性)、及时中耕保墒;玉米抗旱关键在大喇叭口期,此时需保证水分,无灌溉条件时可采用穴灌(在植株周围挖穴浇水,每亩浇水15-20立方米);果树(如苹果、梨)抗旱需注重根系保护,干旱时避免浅灌(易导致根系上浮),可采用环状沟灌(在树冠外围挖沟浇水),同时在树盘覆盖秸秆,减少蒸发。需注意,不同作物的耐旱临界期不同,需在需水关键期优先采取抗旱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减产。


相关文章

养花知识
植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