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植物百科> 桂花为什么被称为鬼花

桂花为什么被称为鬼花

时间:2025-09-26 13:37:00 来源:说植物网

  桂花是我国传统名花,每到秋季,金黄或洁白的花朵缀满枝头,香气浓郁沁人,常被种植在庭院、公园,还能用于制作糕点、茶饮,深受人们喜爱。但民间却有人将桂花称为“鬼花”,这一说法让不少人困惑——如此雅致的花为何会与“鬼”关联?其实“鬼花”的称呼并非贬义,而是源于民间传说、生长特性及文化联想,下面详细解析背后的原因。

1_new.png

  桂花被称为“鬼花”的原因

  1.民间传说:与“月宫仙桂”“鬼魂相关故事”的联想

  “鬼花”的称呼最早与民间传说有关:一方面,古人认为桂花生长在月宫(“吴刚伐桂”的传说),月宫在传统认知中带有“清冷、超凡”的气质,与人间烟火气不同,部分人将这种“非人间”的属性与“灵异”关联,间接产生“鬼花”的说法;另一方面,部分地区流传着“桂花引魂”的民间故事,比如传说桂花盛开时香气能吸引逝去亲人的魂魄,虽饱含思念之情,但“引魂”的联想让一些人将其与“鬼”挂钩,久而久之形成这一别称,不过这类传说多带有浪漫或悲情色彩,并非真正的“不祥”寓意。

  2.生长特性:夜间香气浓郁,易引发感官联想

  桂花的香气在夜间会更显浓郁——白天环境嘈杂,香气易被分散,而夜晚安静时,浓郁的香气更易被感知。部分人在夜间闻到浓烈却看不见来源的桂花香(尤其在庭院、路边等昏暗环境中),容易产生“神秘、未知”的感官联想,再结合传统中“夜间与灵异相关”的文化认知,便将这种“夜间浓香”与“鬼花”联系起来。实际上,这只是桂花香气的物理特性(香气分子在低温、安静环境中更易扩散),并无特殊寓意。

  3.文化象征:部分地区“丧葬相关”的使用场景

  在少数地区的传统习俗中,桂花会出现在丧葬仪式或墓地周边——因桂花秋季盛开,且“桂”与“贵”谐音,部分人认为将桂花放在墓地,有“祝愿逝者往生富贵”的寓意;也有地区会用桂花枝搭建灵堂装饰。这种与“丧葬”相关的使用场景,让一些人将桂花与“死亡、鬼魂”关联,进而称其为“鬼花”。但这只是局部地区的习俗,并非全国通用,且核心是表达对逝者的尊重,而非“不祥”象征。

  4.名称误解:与“鬼针草”等带“鬼”字植物的混淆

  部分人对植物名称存在误解,将“桂花”与其他带“鬼”字的植物(如“鬼针草”“鬼臼”)混淆——这些植物多因外形(如鬼针草种子带刺似“鬼爪”)或药用特性(如鬼臼有毒性)被冠以“鬼”字,而桂花因香气特殊、有民间传说加持,被部分人误将“鬼花”的称呼转嫁过来,属于名称认知上的偏差,并非桂花本身的属性导致。

2_new.png

  桂花被称为“鬼花”是不是意味着它不吉利?

  并非不吉利,“鬼花”只是民间部分地区的别称,背后多是传说、联想,而非“不祥”的象征,相反,桂花在传统文化中更多是“吉祥”的代表——“桂”与“贵”“归”谐音,象征“富贵、团圆”,古代科举制度中还以“折桂”比喻“金榜题名”,是妥妥的吉祥之花。非常适合种在庭院里:桂花树形美观,秋季开花香气宜人,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只要选择向阳、通风的位置种植,既能正常生长,又能带来良好的观赏体验,无需担心“不吉利”的说法。

  哪些桂花品种容易被称为“鬼花”?

  “鬼花”的称呼与品种无关,无论是金桂、银桂、丹桂还是四季桂,都可能因上述原因被称为“鬼花”,差异仅在于不同品种的香气浓度(金桂、丹桂香气最浓,更易引发夜间感官联想)。日常种植需注意2点:一是光照,桂花喜充足光照,每天需6-8小时直射光,光照不足会导致开花少、香气淡;二是水肥,生长期(4-9月)每月施1次氮磷钾复合肥,花期前(8-9月)增施磷钾肥(如磷酸二氢钾),促进开花,浇水遵循“见干见湿”,避免积水烂根,只要养护得当,就能让桂花健康生长,展现其吉祥、雅致的一面。


相关文章

养花知识
植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