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橄榄
乌榄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45厘米。小枝粗10毫米,干时紫褐色,髓部周围及中央有柱状维管束。无托叶。小叶4-6对,纸质至革质,无毛,宽椭圆形、卵形或圆形,稀长圆形,长6-17厘米,宽2-7.5厘米,顶端急渐尖,尖头短而钝;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偏斜,全缘;侧脉(8-)11(-15)对,网脉明显。花序腋生,为疏散的聚伞圆锥花序(稀近总状花序),无毛;雄花序多花,雌花序少花。
花几无毛,雄花长约7毫米,雌花长约6毫米。萼在雄花中长2.5毫米,明显浅裂,在雌花中长3.5-4毫米,浅裂或近截平;花瓣在雌花中长约8毫米。雄蕊6,无毛(仅雄花花药有两排刚毛),在雄花中近1/2、在雌花中1/2以上合生。花盘杯状,高0.5-1毫米,流苏状,边缘及内侧有刚毛,雄花中的肉质,中央有一凹穴;雌花中的薄,边缘有6个波状浅齿。雌蕊无毛,在雄花中不存在。
果序长8-35厘米,有果1-4个;果具长柄(长约2厘米),果萼近扁平,直径8-10毫米,果成熟时紫黑色,狭卵圆形,长3-4厘米,直径1.7-2厘米,横切面圆形至不明显的三角形;外果皮较薄,干时有细皱纹。果核横切面近圆形,核盖厚约3毫米,平滑或在中间有1不明显的肋凸。种子1-2;不育室适度退化。花期4-5月,果期5-11月。
分布范围
产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各地常栽培。
栽培技术
1.种植时间:乌榄适宜在春季或夏季进行种植,最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进行种植。
2.种植方法:乌榄可以通过种子繁殖、扦插繁殖或嫁接繁殖进行繁殖。种子繁殖适合秋季进行,需要先将种子泡水1-2天,然后将种子在潮湿的纸上发芽。扦插繁殖适合春、夏季进行,需要将乌榄的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插穗,然后将插穗底部在生根粉中浸泡1-2小时,再将插穗插入含有腐熟泥沙、温度为20-25C的疏松土壤中。嫁接繁殖适合春季进行,需要将乌榄的枝条剪成5-10厘米长的接穗,然后将接穗底部在生根粉中浸泡1-2小时,再将接穗插入另一株乌榄的树干上,用胶带固定。
3.土壤要求:乌榄适宜在疏松、腐殖质丰富、pH值在6.5-7.0之间的土壤中生长。在种植前,需要将土壤松软,加入腐熟的有机肥或石灰,以提高土壤肥力和酸碱度。
4.水分管理:乌榄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于浸泡。每次浇水需要间隔时间较长,一般每次浇水需要等土壤表面干透后再进行。
5.肥料管理:乌榄需要定期进行肥料管理,以保证植物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在春季或夏季进行施肥时,可以选择有机肥或复合肥,以满足乌榄的生长需要。
主要价值
1.药用价值:
根入药,可治风湿腰腿痛、手足麻木、胃痛、烫火伤。乌榄果仁可以止血化痰,利水消肿。乌榄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效。乌榄根主治舒筋活络,祛风去湿。
2.经济价值:
种子油供食用、制肥皂或作其他工业用油。木材灰黄褐色,材质颇坚实,用途与橄榄同。
3.食用价值:
果可生食,果肉腌制“榄角”(或称“榄豉”)作菜,榄仁为饼食及肴菜配料佳品。
生长习性
乌榄生长于海拔1280米以下的杂木林内。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只要土壤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具有一定肥力的山地均能种植。要求酸性土壤,以pH4.5-5.0最宜。乌榄属热带性果树,喜高温、不耐寒,在平均温度20-22℃之间,生长最为适宜。在冬季乌榄处于休眠状态下,能忍耐短时间1-2℃,但对幼树则能危害。乌榄较耐旱,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地区可正常生长。开花时若天气晴朗则有利于授粉。雨水过多有碍授粉。开花前若有一段较冷的天气,则该年多是丰收年。4-5月和7-8月是果实生长期和抽梢期,此时有适量的水分,有利生长和发育。
功效作用
乌榄是橄榄科橄榄属植物乌榄的果实,树干粗壮、枝叶茂盛,果实为黑紫色,根、果实无毒,均可食用。乌榄具有止血止痛、补钙、化痰止咳等功效。
1、止血止痛:乌榄具有止血止痛的功效,对咯血、内伤吐血等病症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也可用于缓解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导致的疼痛。
2、化痰止咳:乌榄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病症,用清水煎制后食用,可缓解不适病症。
3、补钙:乌榄提取的油脂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钙,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能起到良好的补钙作用,可以提高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营养成分
乌榄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糖类、矿物质和脂肪,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苹果、橙子等水果都要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
病虫防治
榄树的病害主要是炭疽病,其防治方法为:吐芽前喷1次600倍的氧氯化铜液。吐芽后喷1次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虫害防治,主要是木虱,受害叶片失绿黄化,叶面出现凹凸不平,扭曲畸形。春梢幼果期(4-6月)和秋梢(8-10月)是危害高峰期。防治方法:在春秋两次新梢抽出时抓紧时间喷药。可选用的药剂有:万灵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等进行喷杀。
介壳虫防治:榄树叶片受害后出现淡黄色斑点,嫩枝受害后生长不良,甚至枯死。防治方法:适时修剪,使树冠通风透气。若发现害虫,可选用以下药剂喷杀;速扑杀乳油700倍;40%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