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砂丹桂
朱砂丹桂
形态特征
朱砂肉桂是一种常绿高灌木,树冠球形,紧密度中等。树皮浅灰色,相对光滑,皮孔稀疏,形状和大小不同。标准株平均分枝力为2.5,春梢平均长度为6.9cm,平均节数为5.0节/枝,平均腋芽数为22.5节/枝。每节一侧3个以上芽的重叠率为49.1%。
朱砂肉桂的叶身呈绿色,坚硬坚韧,有光泽,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叶长6.0~12.0cm,平均9.1cm,叶宽2.3~4.7cm,平均3.2cm,长宽比约2.9,叶面整齐,叶缘微波弯折,叶尖均匀,有8~10对稀疏齿状侧脉,整齐,网脉两侧明显,叶尖钝或短,基部宽楔形,叶柄平均长0.9CM。花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朱砂桂花花冠斜展,裂片椭圆形,微弯,花色橙红色。国际色卡号码为28b(中橙红色)。花香淡雅,明显不同于其他秋桂花品种。
分布范围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
栽培技术
朱砂桂花常用于嫁接育苗,女贞子为砧木。由于砧木的亲和性不够,成年树往往会出现生长衰退甚至死亡的苗木。桂花砧木可以嫁接,提高砧木之间的亲和性,还可以努力提高扦插成活率,并利用扦插育苗。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朱砂桂’花梗较短,开花比较集中。根据花期物候观察:铃梗期至香眼期,花色橙黄;初花期花色红橙;盛花期则转为橙红色,花色极艳丽,观赏价值很高,深受群众欢迎。由于‘朱砂桂’喜阳不耐阴,在种植或配景时,多用孤植的手法,在公园或一些绿地景观中作为主景树加以引种。也可种于开阔草地,或种于亭台楼阁旁,配以假山、湖石及花灌木,不宜群植。
经济价值
‘朱砂桂’常用嫁接育苗,砧木多用小叶女贞。因砧木不够亲和,成年树常会发生长势衰退甚至死苗现象。可用桂花本砧嫁接来改善砧本间亲和性,也可努力提高扦插成活率,改用扦插育苗。
生长习性
朱砂桂花是中国古老的桂花品种。它是在宋朝培育的,一直繁衍至今。它在儿童期生长旺盛,但在成年期不如其他肉桂品种。树冠长期空秃,负耐受性差。此外,该品种抗寒性不强,冬季严寒时叶片常枯萎脱落。
功效作用
朱砂桂花花梗短,花期集中,根据开花物候观察:从钟茎期到香眼期,花色为橙黄色,花期初为红橙色,花期高峰时为橙红色,花色非常鲜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深受群众欢迎。因为“朱砂肉桂”“喜阳光,不耐阴凉,常单独种植在公园或一些绿色景观中。也可种植在开阔的草地或亭台楼阁旁。不适合与假山、湖石和开花灌木一起集体种植。
营养成分
朱砂丹桂具有健胃消食,止咳化痰,同时还能起到比较好的生津止渴以及散痰平肝的功效,对于咳嗽痰多以及牙齿疼痛口臭食欲不振等临床的症状都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具有比较高的药用价值,通常对于脾胃功能不好或者口腔里面产生了明显的抑郁味等临床的症状,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使用朱砂丹桂,但是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应该按照正规的疗程进行使用,千万不可以长时间大量的使用,以免导致药物对身体产生副作用,可能会对身体的健康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
病虫防治
1、沟眶象甲
危害特点:主要危害部位为树干基部和枝干分叉处,危害症状是树干或枝上出现灰白色的流胶和排出虫粪木屑,主要以幼虫蛀食枝、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因切断了树木的输导组织,导致轻则枝枯、重则整株死亡。成虫具假死性,成虫羽化大多在夜间和清晨进行,有补充营养习性,取食顶芽、侧芽或叶柄,成虫很少起飞、善爬行,喜群聚危害,危害严重的树干上布满了羽化孔。因其成虫体色与树干颜色接近,且无明显蛀孔,难以发现,往往都是在造成危害后才被发现,错过最佳防治时期,致使针对沟框象甲的防治效果不佳,造成树木受害得不到及时救治而衰弱死亡的现象。
防治策略:蛀干类害虫的最佳防治时期是幼虫期,一旦发现有沟眶象甲,及时使用国光秀剑套餐60倍+依它75倍,喷施虫危害部位防治(注意只喷枝干,不能喷到叶片上)。
2、桂花叶蜂
危害特点:1年发生1代,通常以老熟幼虫、前蛹期在浅土层泥茧内越冬。第二年3月底-4月初成虫羽化。成虫白天活动,夜晚则伏于叶背。早晨随着温度升高,成虫活动不断频繁,于林冠间交尾、飞逐。虫卵产在嫩叶边界表皮位置。多次产卵,卵期在7-13天。4月中旬幼虫大规模孵化,并群集对植株进行危害。
防治策略:桂花叶蜂属于专食性害虫,在其幼虫期(2—3龄)使用金美泰1000倍/乐克2000倍+立克1500倍进行防治。
3、朱砂叶螨
危害特点:成螨体长0.5-0.6mm,雌螨卵圆形,朱红到锈红色,或深褐到黑褐色;雄螨略呈菱形,淡黄色,略小,体长0.3-0.4mm,卵圆形,淡红到粉红色。幼螨初孵时近圆形,半透明,取食后体呈暗绿色。若螨体呈椭圆形,体色较深。一年可发生10-15代,南方以成螨、若螨和卵在寄生植物及杂草上越冬;翌春平均气温达到7℃以上时开始活动取食、繁殖为害,成螨、幼螨、若螨均喜群集于叶背取食,卵多产于叶背叶脉两侧或密集的细丝网下,每一雌螨一生可产卵达50-500粒。高温干旱季节有利于其发生,发生适宜温度为25-30℃,最宜空气相对湿度为35%-55%。大风暴雨可冲刷虫体,降低虫口密度。
防治策略:(1)冬季清园,加强植物培育,提高抗性。(2)药剂防治:一般用“圃安”1000—1500倍或红杀1000倍+“乐圃”200倍液喷雾防治,喷施应做到全面周到,不漏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