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菌类 /  红菇
红菇
红菇
红菇简介
红菇介绍

红菇

红菇是一类大型菌根真菌,属担子菌亚门、弹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红菇属。是一种名贵的野生食(药)用菌。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云南、江西、辽宁、河南、四川、广西等省区,海拔为300~1000m山林地带,植被和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坡度10°~45°的缓坡地至斜坡地。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一般为大型。菌盖直径6~16cm,扁半球形,后平展至中下凹,菌盖表面呈深苋菜红色、鲜紫红或暗紫红色,湿时有黏性,边缘平滑或有不明显条纹。大红菇菌肉肥厚,呈白色,味道柔和。菌褶为乳白色后为淡赭黄色,直生或近延生,少数在基部有分叉,褶间有横脉,褶的前缘常常带红色,等长或几乎等长。菌柄近似圆柱形,长3.5~3cm,粗1.5~3.5cm,白色,有的上部或一侧带粉红色,亦有全部带粉红色而向下渐淡。

分布范围

红菇在我国的产地是比较多的,而且分布的比较广,在河南南阳、湖北、江西、广西、云南、江苏、辽宁、四川等地都有大量的种植。

栽培技术

1、袋栽红菇:待料袋温度降至28℃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将红菇菌种接入袋内的培养基上,并做好棉塞封口。接种后移入23℃-25℃的室内发菌培养,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骤增。发菌培养通常30天左右。待菌丝发满袋后,将菌袋搬到野外荫棚内脱袋,采取卧式排放于事先经过消毒处理的棚内畦床上,并覆盖腐殖土3-5厘米。畦床四周用泥土封盖,让菌筒在畦床内继续发菌培养。 2、床栽红菇:将发酵料铺于畦床内,料厚15-18厘米,分3层播种,即畦面先铺一层科,播上菌种,继续铺一层料,播一层种,然后再盖一层料,形成3层料2层种。一般每平方米用干料10千克,菌种量占料量的10%,播种后整平料面,稍加压实。然后在畦床上方拱罩薄膜防雨。待菌丝吃料2/3时,覆土3-5厘米。但要注意通风,使畦床空气保持新鲜,以利菌丝发育。

主要价值

红菇应该算是我们国家比较顶级的菌类了。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红菇深受百姓喜爱,妇女坐月子要吃红菇,宴席上要上红菇汤。红菇基本上都是以炖汤为主,红菇鸭汤,红菇排骨汤等等,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红菇富含多糖,氨基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维生素b2,尼克酸等营养物质。红菇有“菇中之王”的美称,系天然营养佳品。

生长习性

红菇是一年一度的自然生长,比较喜欢高温湿润的生长环境,而且它的菌丝不能分离,不开花也没有种子,一般生长在比较密集的树林中。

功效作用

1、养血逐瘀:红菇甘温养血,兼具逐瘀功效,对于血虚萎黄、产后恶露不尽等症有辅助治疗的功效。而且红菇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有促进造血功能、加速血红蛋白合成的功效,食用红菇能够补血养血。 2、祛风散寒:红菇性温,入血分,有祛风散寒的功效,对于关节酸痛、风湿痹痛、手足麻木等症有辅助功效,可煎汤、制丸作药服用,也可和鸡、猪肉炖汤。 3、美容养颜:红菇含有人体内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有美容养颜的功效,还能够强大脑、滋阴补肾,经常食用能够使皮肤白嫩、身体强健。 4、补充营养:红菇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D、维生素E,并含有其他食品中稀少的尼克酸,微量元素铁、锌、硒、锰等,能够补充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正常糖代谢,缓解产妇乳汁减少、贫血等,是有特殊价值的天然食品。 5、促进血液循环:红菇含有多糖类物质,有利于血液循环,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营养成分

1、红菇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并含有其他食品中稀少的尼克酸,微量元素铁、锌、硒、锰等。 2、含有人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滋阴、补肾、润肺、活血、健脑、养颜等功效,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3、红菇所含的蛋白质,有25%左右是溶于水中的,有50%左右是可以被人消化吸收的,只有25%左右不能被人体吸收。 4、同时它含有多糖类抗癌物质,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抑制癌细胞转移,对治疗疗急性脊髓视神经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病虫防治

1.加强通风:红菇喜欢潮湿的环境,相对湿度应在75%上。应保持通风良好,有利于排出污浊气体。 2.避免污染: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污染。可以使用硫磺、生石灰等材料对环境进行消毒,也可以对培养基和工具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