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榛蘑
榛蘑简介
榛蘑介绍
榛蘑
形态特征
榛蘑呈伞形、淡土黄色,老后棕褐色。盖顶中部有平伏或直立的小鳞片,老熟后近光滑,盖的边缘有放射状排列的条纹。撕开菌盖可见蘑肉白色。菌柄细长,圆柱形,基部稍粗,柄多弯,高5~13厘米,有纵条纹,内部松软至空心。子实体中等大,肉质,丛生或单生。菌伞初为半球形,以后平展,伞面呈浅土黄色,覆有暗色细鳞;菌髓白色;柄呈圆柱形,基部稍膨大,表面稍白色,有条纹,内部松软,呈浅褐色;菌褶直生,近白色,后期变深色。孢子椭圆形,无色,光滑。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山区林区浅山区的榛柴岗上。被人们称为“山珍”、“东北第四宝”。
栽培技术
1、树种选择
树种的选择对榛蘑的栽培成功与否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树种不可选择香味太浓、木质过硬的树,例如松树、樟树等。通常以板栗树、野樱桃树为主。榛蘑比较喜欢生长在低温的环境内,因此我们在选好树种之后还要注意种植时间。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温度变化控制好种植季节,然后做好防暑保温等各个工作,保证榛蘑的健康生长,避免因栽培时间不适导致种植失败。
2、栽培准备
将事先准备好的树种切成80厘米左右的段木,然后将段木割到母枝部,将菌种直接放入砍口内。再选择土壤肥沃、深厚且无病虫害的土壤挖32厘米左右的坑作为菌床。再将段木放入菌床内,然后用有机物质丰富的土壤填满段木之间的缝隙。在段木上撒上一层菌种,然后循环3次左右,最后再覆盖8厘米左右的土壤,保持土壤湿润,正常管理下,每年10月左右即可采收。不用段木的话,也可用之前栽培过天麻的菌材进行栽培,选择一年以上的菌材放入培养层内,覆盖土壤与草料,保持湿润,秋季便可采收。
3、栽培管理
在栽培榛蘑的时候,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榛蘑各个生长阶段都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尤其是在菌丝生长及子实体生长的时候。一般在栽培3天左右后,菌丝便会恢复生长,这个时候要将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保持适宜的环境,做好浇水工作。然后在子实体生长的时候,15度左右是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在菌丝布满培养料的时候要及时浇水,补充菌丝丢失的水分,将湿度控制在85%左右,保持合适的生长环境,促进榛蘑的生长。
主要价值
榛蘑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山区林区,是中国东北特有的山珍之一。其滑嫩爽口、味道鲜美,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开胃健脾、保护视力、延缓衰老等功效。
生长习性
1、土壤干燥或是土壤过湿都不生长;土壤酸碱度也偏好微酸性,菌丝体生长最适的pH为5-5.5;
2、还要有能达到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菌丝体最舒适的温度是25℃,高于30℃就停止生长啦。
3、榛蘑喜欢的生长环境就是针叶树或阔叶树的根基部,或者是枯木、倒木上的榛蘑。像柳树、桦树、榆树就属于阔叶树。
功效作用
1、开胃健脾:榛蘑本身有一种天然的香气,具有开胃的功效,纤维素有助消化和防治便秘的作用。
2、降低胆固醇:榛蘑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避免肉类中饱和脂肪酸对身体的危害,能够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保护视力:适量食用野生榛蘑,可以防止皮肤干燥,并可抵抗某些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疾病。榛蘑对预防视力减退、夜盲也很有效果,如果是经常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建议吃点榛蘑,对眼睛视力保护很有帮助。
4、补虚壮骨:榛蘑本身富含油脂,使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更易为人体所吸收,对体弱、病后虚羸、易饥饿的人有补养作用,也是传统中医药材,具有祛风活络、强筋壮骨的功能。
5、延缓衰老:榛蘑的维生素E含量达36%,能延缓衰老、防治血管硬化,还有润泽肌肤的功效。
营养成分
榛蘑采自于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其富含大量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营养成份,是一般蔬菜的十几倍,被一些发达国家列为一类食品。
榛蘑本身富含油脂,因而就能够使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对体弱、病后虚羸、易饥饿的人有极好的补养作用。榛蘑的维生素E含量高达36%,能够有效的延缓衰老,防治血管硬化,润泽肌肤的功效。榛蘑里包含着抗癌化学成分紫杉酚,能够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以及其他一些癌症,继而延长病人的生命期。
榛蘑本身有一种天然的香气,具有开胃的功效,丰富的纤维素还有助消化和防治便秘。榛蘑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因而就避免了肉类中饱和脂肪酸对身体的危害,从而能够起到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
榛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镁、铁、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钾、锌等矿物质元素,味道鲜美、滑嫩爽口。含有甘露醇、D-苏糖醇。
病虫防治
榛蘑的生长能力是比较强的,有一定抗杂菌能力,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做好管理工作,其病虫害的发病几率是非常低的。不过在开放式栽培的时候,培养料中的杂菌孢子是非常多的,如果环境不适导致榛蘑生长受阻的话,会降低榛蘑的抗病能力,导致杂菌入侵。导致杂菌入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湿度不适,因此在栽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好温湿度,不可出现高温高湿的环境,否则将会对榛蘑的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