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菌类 /  鹿茸菇
鹿茸菇
鹿茸菇
鹿茸菇简介
鹿茸菇介绍

鹿茸菇

鹿茸菇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食用菌,学名珊瑚菌,子实体直立,向上分叉成丛生的细枝,肉质,一般高数厘米至10余厘米,状如扫帚或珊瑚,又像幼小的鹿角,故名。鹿茸菇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份。经烹调后,脆松适度,味道可口,如配上猪、鸡肉共炒,则食味更加鲜美,胜过鸡、鸭、鱼、肉单作的荤菜。山区适于鹿茸菇生长。可炖茸芝补肾养肝汤,有护肝解毒、补肾益精、强筋骨、抗衰老的功能。

形态特征

鹿茸菇呈扁半球形,灰白色至灰黄色,光滑,不粘,边缘平滑且初期内卷,后伸展呈不规则波状瓣裂。菌肉白色,中部厚。菌褶白色,稍密至稠密,直生至延生,不等长。菌柄近柱形或稍扁。

分布范围

野生鹿茸菇产地在西藏,现在是伏牛山地区非常出名的土特产,主要产地是河南的“西峡”县。此外河南省三门峡卢氏县也有产,也是较出名的,在建国前,卢氏鹿茸菇以产量多,质量好,在全国非常出名。现在鹿茸菇很多地区都有人工种植,如江苏、云南、福建、广东等。

栽培技术

1、培养基调制采用杉木屑和玉米芯培养基材,如果木屑难以找到的话,就可以用杨树木屑取代杉木屑,然后培养基营养源,一般建议使用麸皮、玉米糠、增收剂进行合理搭配,为栽培鹿茸菇做好准备,可以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2、回流空气的污染控制放冷过程因栽培瓶倒吸室内含杂菌的冷空气,而导致已杀菌的培养基被再次污染,称作回流污染或吸入污染,应防止发生。所以要注意出锅温度保持在80℃以上,并安装除尘过滤装置,采用喷洒消毒方式消毒。 3、初期培养管理培养开始至菌丝蔓延结束为40~50天,这个时候要控制室内温度在20~23℃,合理的控制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为了防止有害菌混入,需要在菌种接种是减少空隙,接种后10天内须防止强风,在室温下进行驯化处理后再使用。 4、催蕾及出菇管理鹿茸菇比较适宜的出菇温度为14~22℃,然后搔菌倒立出芽,出芽管理温度在16~18℃,合理的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培养12天之后,一个月后进行采收。采收前5天,尽量不要加大湿,采收前3天,尽量不加湿,采收的湿度很重要,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鹿茸菇的品质。

主要价值

鹿茸菇作为一种菌类食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生长习性

鹿茸菇生长在樟树或樟科植物的树干上,其菌盖呈扇形或肾形,表面呈暗褐色或红褐色,肉质软而脆。鹿茸菇的菌丝体呈白色或浅黄色,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

功效作用

1、防癌:鹿茸菇中含有多种天然抗癌成分,尤其是天然多糖,这种成分可防止发生癌变。也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磷,被人体吸收后可抑制致癌物质生成,有助于降低癌症发生率。2、预防高血压:适量食用鹿茸菇还可预防高血压,鹿茸菇中含有丰富芦丁和天然抗氧化成分,被人体吸收后可以增强活性。减少不良物质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具有稳定血压的功效,可预防高血压发生。3、增强抗过敏能力:鹿茸菇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有效调节身体免疫力。其中一部分活性成分可降低人体的敏感性,减少过敏原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提高抗敏力。

营养成分

鹿茸菇含有高达18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是身体合成蛋白质的基础,对维持人体正常运作至关重要。而且,鹿茸菇中脂肪含量很低,非常适合注重减脂或控制脂肪摄入的人群。值得一提的是,鹿茸菇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硒等,这些元素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病虫防治

1、利用各种病害彻底杀灭菇棚;在真菌生长和出菇期间,每隔5天左右喷洒一次杀菌药物。在生产中,白冰地特拉克和蘑菇沙冰灵可以交替使用。 2、已被污染的菇棚,打开所有通风口和进出口,加强通风;同时,把所有的病都喷的无影无踪,然后对污染的菌包进行处理。 3、斑点污染:要注射100倍的小木王溶液才能杀死。如果杂菌的孢子系统是从基料上萌发出来的,要把浓度提高到50倍左右,将针尖深深插入,使药液由内向外渗出,杀灭效果可达100%。注意针的进针点要在污斑上方,斜插注射后污斑要紧贴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