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顶侧耳
金顶侧耳
金顶侧耳简介
金顶侧耳介绍

金顶侧耳

金顶侧耳(学名: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er)是侧耳科、侧耳属真菌。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草黄色至鲜黄色,光滑,漏斗形,边缘内卷,直径3-10厘米。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密,延生,不等长。菌柄偏生,白色,内实,长2-10厘米,粗0.5-1.5厘米,往往基部相连。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草黄色至鲜黄色,光滑,漏斗形,边缘内卷,直径3-10厘米。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密,延生,不等长。菌柄偏生,白色,内实,长2-10厘米,粗0.5-1.5厘米,往往基部相连。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河北,黑龙江,四川等野生榆黄蘑主要生长于桦树,榆树等阔叶枯树庄上,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其中氨基酸的含量尤为丰富,且必须氨基酸含量高,是高营养低热量食物。

栽培技术

1、装袋接种,摊开料堆,调培养料pH为7~8,即可装袋接种,方法与平菇等相同。发菌管理,发菌场所温度不要超过25℃,空气相对湿度以60%~70%为好,同时要注意遮光及通风换气。棚温要控制在28℃以下,超过28℃要注意散堆降温或通风降温。 2、发菌一周后,检查菌丝萌发情况。若发现菌丝不萌发应补种;若发现少量杂菌感染,应加强发菌室通风降温,控制或抑制杂菌发展。若温度过低,还需保温、升温,保证菌丝正常生长发育。一般25~30天菌丝即可长满全袋。 3、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后,再维持3~7天,即可进行出菇管理。生产中多采用菌墙出菇管理,菌墙的码垛方法与平菇相同。菌墙筑好后墙顶灌水,菇房(棚)温度保持在15~20℃,空气湿度85%~95%。

主要价值

金顶侧耳是食药两用菌物,既具有味道鲜美、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的食用价值,又具有滋补强身的药用价值。不但被中国人所喜爱,而且在国际市场较为抢手。

生长习性

1.温度。榆黄蘑的菌丝体在7~32℃条件下,能够生长,最适宜温度是,23~27℃。▪子实体在10~28℃条件下形成,并能正常生长。最适合生长温是15~25℃。 2.湿度。土壤湿度在60~70%之间,空间相对湿度80%左右,菌丝体可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空间相对湿度需达到85~90%。

功效作用

1、保肝护肾:榆黄蘑干品中含有蛋氨酸,这种蛋氨酸能够帮助分解脂肪,具有保肝护肾的功效。因此,榆黄蘑能预防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发生。 2、健脑:榆黄蘑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的苯丙氨酸,苯丙氨酸有改善记忆力及提高思维敏捷度的作用。另外,榆黄蘑的黏液中还含有一种核酸,这种核酸有健脑的作用。

营养成分

金顶侧耳的营养成分很高,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增鲜剂谷氨酸钠等有机物质。金顶侧耳还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含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含量与菇类含量最高的草菇相同,并含有丰富的钾、钠、钙、铁、锌、磷、镁、锰、铜等元素,以及维生素C、烟酸、泛酸等。是不可多得的珍贵食药用菌。

病虫防治

(1)褐腐病:低温条件时一般不发病,20℃以上发病迅速而且危害较大,子实体菌柄基部一旦出现绵毛状菌丝,很快可使病菇呈水渍状、变褐、死亡;幼菇感病时,使得菌盖小或无菌盖,感病后期有褐色液体渗出,继之菇体腐烂。防治措施:菌袋进棚前,使用百病去无踪溶液进行地毯式用药,密闭并暴晒菇棚,老菇棚2天后再次用药;发菌以及出菇阶段,进行药物预防;一旦发病,即应停止喷水,采掉病菇,使用蘑菇杀病灵溶液喷洒病区;发病严重时,首先对棚内进行喷药,然后将菌袋进行药液浸泡处理。 (2)软腐病:典型症状就是料面出现大量白色菌丝,而且发展迅速,感病菇体腐烂。防治措施:停止喷水,降低湿度;清除病菇,清理料面,喷洒百病去无踪溶液;菇棚门口撒施石灰隔离带,并谢绝参观;棚内经常喷洒药物以预防该类病害的发生。 (3)长腿病:典型的生理性病害,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是温度低,15℃以下时,菌柄就会长而粗,延生的菌褶很是明显,并且,菌柄呈现不光滑的弯曲状; 第二,环境供氧量明显不足,二氧化碳浓度高于1%就会出现长菌柄等类问题。防治措施:针对病因,对症下药,只要提高温度和加强通风即可解决,甚至,为了避免内外温差过大而减少通风量时,可采取风扇之类内循环的办法,可有效解决供氧量不足的问题。 虫害: 榆黄菇出菇期间,正是高温或偏高温时节,因此,害虫基数较高,主要有菇蚊、菇蝇、跳虫等常见虫类,使用高效驱虫灵予以预防菇蚊、菇蝇,在门、窗、通风孔处撒布石灰带防止跳虫进入;发现菇蚊成虫可用氯氰菊酯类药物予以杀死,如其幼虫深入料内则用磷化铝予以熏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