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枞菌
鸡枞菌简介
鸡枞菌介绍
鸡枞菌
形态特征
子实体鸡枞,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宽3-23.5cm,幼时脐突半球形至钟形并逐渐伸展,菌盖表面光滑,顶部显著凸起呈斗笠形,灰褐色或褐色、浅土黄色、灰白色至奶油色,长老后辐射状开裂,有时边缘翻起,少数菌有放射状。子实体充分成熟并即将腐烂时有特殊剧烈香气,嗅觉灵敏的人可以在10余米外闻到其香味。菌肉白色,较厚。菌褶、菌柄、孢子菌褶白色至乳白色,肉质厚实,长老后带黄色,弯生或近离生,稠密,窄,不等长,边缘波状。菌柄较粗壮,长3-15cm,粗0.7-2.4cm,白色或同菌盖色,内实,基部膨大具有褐色至黑褐色的细长假根,长可达40cm。孢子呈卵圆形,白色或奶油色。
分布范围
鸡枞菌一般生长在针阔叶林中、荒地上、乱坟堆等地方,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贵州、云南、广西三省交界处,它与白蚁共生生活,是较为特殊的菌类,并且鸡枞菌子实体的菌盖宽度为3-23.5厘米,菌肉为白色,会散发出奶油色的孢子。
栽培技术
1、菌棚的建造
宜选择在交通方便、近水源、环境干净且土质肥沃的地方。菌棚东西长为100米,宽度为8米,墙高为大约3米左右。在进行菌棚建设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因地制异自行调节菇棚面积的大小。
棚顶最好用钢筋搭建,钢筋支撑力强,经久耐用。上面敷有一层聚乙烯防雾滴膜,目的是防止水滴滴落到鸡枞菌上,同时还要在聚乙烯防雾滴膜上面盖一层黑色保温棉被,用来控制棚内温度。另外,菌棚的一侧还要安装一个门以方便管理人员的正常出入,另一侧则要安有排风扇,保证空气流通。
2、培养基的制备
首先是封孔配方,可采用木屑75%、石膏1.5%、麸皮20%、水140%、白蚁巢土3%等进行制备。将配料称重后翻成平均混合物,堆放后2小时检查无水,含水量约为65%左右,即抓住培养物抓手间形成的水滴不落程度。再用聚丙烯袋装满17×45厘米,按常规灭菌和接种。
3、真菌培养将接种袋放入预先灭菌的培养室中。调节袋温度在20℃和25℃之间。正常40-60天菌丝体的饲料培养。
4、栽培管理
(1)需保持棚内温度在25-30℃之间,昼夜温差控制在10℃左右。地温控制在25-27℃之间,空气湿度保持在90%左右。
(2)给与鸡枞菌一定的散射光照,光照强度控制在300勒克斯左右。
(3)如果温度过高要打开排风扇进行降温,温度过低,降下保温棉被增加棚内温度。菌床变干的时候,可以在菌床与菌床之间的过道里浇水,以增加菌床湿度。
5、出菌管理
鸡枞菌出菌普通在夏秋时节6-10月份。其气温控制在24℃-28℃为适。气温高时棚顶加厚遮阳物,畦沟浅水蓄水,早、晚棚内空间喷水,保持空气湿润。另外,可拉大昼夜的温、湿差,促使菌体质量进步。出菌期间常发作蜻瑜咬食菇体,可采取人工捕捉。
主要价值
鸡机菌它是一种可以和白蚁共生的一种菌类,它所分布的地区仅仅在西南、东南几省及台湾的一些地区,鸡机菌的肉质比较厚并且很肥硕,质地比较细腻而且很白,它的味道很鲜甜口感香脆,它的整体滋味都很鲜很香的,鸡机菌它被誉为为菌中之冠。
生长习性
分布:主要分布于荒地、包谷地以及针阔叶林中的地面上,基柄与白蚁的巢穴相连。
温度:孢子萌发温度为12-24℃,菌丝生长适温为16-20℃,子实体形成适温为25-30℃。
湿度:进入雨季后,水分容易渗入白蚁巢穴周围的土壤中,利于菌丝的生长。
PH值:适合鸡枞菌生长的PH值为4-4.5,在此范围内,可有效确保鸡枞菌的优势地位。
功效作用
1、健脾和胃:鸡枞菌肉质肥厚,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具有健脾和胃之功效,可以促使食欲增强。
2、预防癌症:鸡枞菌中富含维生素B2及锌、硒等矿物质,可有效预防癌症。
3、降血糖:鸡枞菌含有麦角甾醇类物质成分,可促进胰岛素分泌,有助于降低血糖,并辅助治疗糖尿病。
营养成分
鸡机菌含有水,干物质,在干物质中,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可溶性糖,水解糖,灰分,在灰分中氧化钙,磷,铁,锰,还含有麦角留醇和16种氨基酸以及维生素C,在鸡机菌中含有多糖,对人体有着保健作用,多糖类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它可以隆血糖、降血脂、抗凝血及止叶等多种作用,它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能为身体机能提供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微量元素,使身体机能正常运作,鸡机菌营养丰富,它含有的蛋白质的含量比较高,并目含有多种氨基酸,能提供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提高人体免疫力。
病虫防治
1.预防措施:避免鸡枞菌感染,可以购买新鲜、干净的鸡枞菌食材,并注意保存和烹饪时的卫生。此外,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鸡枞菌的生长环境的控制和管理,如保持通风、避免污染等。
2.化学防治:尽量避免使用农药等化学物质来防治鸡枞菌病虫害,因为化学物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如果需要使用农药,应该按照说明书进行使用,并遵循剂量和使用频率的限制。
3.物理防治:采用高温、高压蒸汽等物理手段对鸡枞菌生长的环境进行消毒和杀灭病原体。同时也可以采用紫外线、辐射等物理因素来杀灭病原体。
4.生物防治:利用一些有益的微生物来控制鸡枞菌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如利用噬菌体、细菌性弧管病毒等微生物来抑制或杀死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