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根天人菊
宿根天人菊
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
茎:茎被粗节毛;
叶:基生叶和下部茎叶长椭圆形或匙形,长3-6厘米,宽1-2厘米,全缘或羽状缺裂,两面被柔毛,叶柄长;中部茎叶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匙形,长4-8厘米,基部无柄或心形抱茎;
花:头状花序径5-7厘米;总苞片披针形,长约1厘米,外面有腺点及密柔毛;舌状花黄色;管状花外面有腺点,裂片长三角形,先端芒状渐尖,被节毛;
果:瘦果长2毫米,被毛;冠毛长2毫米;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从育空东部到魁北克,南部远至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伊利诺伊和康涅狄格
栽培技术
一、土壤要求
培育宿根天人菊比培育其他菊科植物都容易,因为对土壤没什么,在光照合适温度适宜的间隙大的土壤中栽培即可。
二、栽培过程
1、第一阶段
将种子撒入泥土直至萌芽即播种为地栽的第一阶段。因为种子发芽需要阳光,所以在这个阶段是不需要用遮阳物之类的东西的。此外还需要让土壤保持有一定的水分,即不可过于多水分也不可太少水分,这样有利于种子萌芽。
2、第二阶段
萌芽过后到长出真的叶子为地栽的第二阶段。这个时候要适当降低地栽温度,最好是维持在18度到20度左右。同时在这个阶段,土壤湿度也应该有所下降,但是不可以过于干燥。
3、第三阶段
真叶开始正常生长,并且长出越来越多的真叶为栽培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空气的潮湿程度需要慢慢降低,隔开两次的浇水时间可让土由顺润变为干燥,对其根系生长有好处。
4、第四阶段
宿根天人菊的根部基本稳定,而且发育良好,并且可以进行移植为地栽的第四阶段。此时的空气、土壤要求大致和上一个阶段一样。
三、施肥
宿根天人菊不是喜欢肥,所以在将其装上盆后12天左右可以适当的施一层薄薄的肥料,此后1半个月左右施1次肥。并且在移至室外种植前在土壤内加入一种房腐蚀的肥料作为额外添加的肥料。灌水是要施加一种防止肥料被稀释的肥,大概一共施2次左右,在花期则应该额外施加一些防止镁铁等物质流失的肥。
主要价值
宿根天人菊为推广应用的新品种,观赏特性和栽培习性都很接近于1、2年生花卉,而且具有宿根的优点。因此,应用范围非常广,可以用于各种花坛、花带的大面积栽植或镶边,它的株型低矮、生长速度快,也可成丛、成片地植于林缘和草地中,还可作切花。
宿根天人菊生长迅速,花朵繁茂整齐,花色鲜艳,花量大,花期长,是园林绿化和盆栽的优良品种。可用于花坛、花海、庭院栽培,也可用于野花组合、草地或盆花栽培。
生长习性
一、土壤
它对土壤需求不是太高,适宜种植于全光照、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当植株长至高5-8cm时可移栽至8-10cm直径的种植钵中或露天栽培,移栽前对土壤进行深翻。在一些北方的地区,气候会很干旱,所以还要及时补水。
二、施肥
它喜肥,盆栽上盆后10-15天即可施浇薄肥,以后15天左右施1次就好。在进行栽植之前,最好是在土中施加一些有机肥,生长季结合灌水施用缓释肥2-3次,花期追施磷钾肥1-2次。为防止镁和铁缺失,可喷施1-2次硫化镁及铁螯合物。
三、修剪
养护时不用打顶,就会形成圆整丰满的株形,花期较一致,在8-9月末花期的时候,最好是尽快把一些已经干枯的枝条剪除,这样可以让花开的时间更长。
四、光照
这种植物喜阳光,但是避免阳光下较长时间照射,容易导致叶片出现干枯变黄的情况,花期缩短。在种植的时候,要选在一个向阳的地方。
功效作用
可用于花坛或花境,也可成丛、成片地植于林缘和草地中,也可作切花。
营养成分
宿根天人菊的营养成分有脂肪酸、黄酮、多种氨基酸、矿物质等
病虫防治
宿根天人菊的主要病害为炭疽病,危害叶片,未发现虫害。
炭疽病症状: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淡黄色圆斑,后期病斑边缘为黑褐色,中央为灰褐色。严重时叶片发黄,继而发黑,最后焦枯,病叶一般为中下部叶片。
防治方法: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合理密植,及时中耕除草,第1茬花后合理修剪,增施有机肥或化肥,提高宿根天人菊抗病能力。发病时采用药剂防治,如10%苯醚甲环哇75一112.59/hmZ或50%代森钱60倍液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