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菊
白菊
形态特征
花序扁球形、不规则球形或稍压扁,直径多1.5~4cm。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外围为数层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中央为管状花。气清香,味甘、微苦。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茎直立,多分枝,具细毛或绒毛。叶互生,卵形至披针形,长约5cm,宽3~4cm,略作羽状分裂,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具白色绒毛;有叶柄。头状花序单生枝端、叶腋,直径2.5~5cm;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4层,外层绿色,线形,有白色绒毛,边缘膜质;舌状花白色、黄色、淡红色或微带紫色,雌性;管状花黄色,两性。花期9~11月。 花序扁球形、不规则球形或稍压扁,直径多1.5~4cm。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外围为数层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中央为管状花。气清香,味甘、微苦。
栽培技术
一、土壤选择
白菊喜欢湿润、肥沃、松软的土壤。通常选择泥炭土、腐叶土、河沙、珍珠岩等松软肥沃的土壤混合使用。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但是要注意,不要加入新鲜的有机肥,以免导致根部腐烂。
二、温度要求
白菊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在夏季高温期间,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可以将其放在半阴处,以免叶片烤焦。在冬季,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不低于5℃,避免冻伤。
三、光照要求
白菊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但是要避免阳光直射。在春季和秋季,可以将其放在室外适当接受阳光照射。在夏季和冬季,要将其放在室内避免阳光直射。
四、浇水要求
白菊喜欢湿润的环境,但是不耐积水,所以浇水要适量。夏季高温期间,要多浇水,但是要避免积水。冬季要减少浇水量,以免根部腐烂。浇水时,要注意水的温度,不要用冷水浇灌,以免影响生长。
五、施肥要求
白菊生长期长,需要适量的肥料补充。通常在春季和秋季施肥,每月一次,可以选择有机肥或复合肥。但是要注意,不要过量施肥,以免造成根部烧伤。
六、修剪要求
白菊的生长速度较快,需要定期修剪。通常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修剪,可以将长势过旺的枝条和叶片修剪掉,以保持植株的美观和健康。
主要价值
经现代医学验证,菊中含有有效化学成分,如腺嘌呤、胆碱、水苏碱等,从菊中提炼出来的挥发油,含有菊花酮、龙脑、乙酸龙脑酯等。药理实验证明,白菊煎剂对宋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霍乱弧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常服菊花煎剂,对心脏有明显扩冠和增加冠脉流量,能降低血清甾醇和三酸甘油脂,并能降压预防心绞痛。白菊还可代茶,其色、香、味不亚于龙井茶。经常服用,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细血管的通性,起到抗炎强身作用。南方诸省及港澳地区喜欢把白菊花当作解暑的清凉饮料。
生长习性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地下根茎耐旱,最忌积涝,喜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最好。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功效作用
1、明目:白菊具有保护眼睛的作用,眼睛酸痛、红肿等患者可以适量饮用白菊花茶,对缓解眼睛疲劳、眼睛干涩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清热解毒:白菊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尤善解疔毒,可用于治疔疮肿毒。
3、延缓衰老:白菊可以提高脑细胞活性,防止脑血管意外或病变,延缓脑功能减退,保护细胞生物膜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营养成分
白菊花中富含维生素、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及菊甙等多种营养成分,日常生活中适当饮用白菊花茶能够帮助提高机体抵抗力。
病虫防治
白菊容易受到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等害虫的侵袭。通常可以使用农药喷洒或手动清除的方式进行防治。同时,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