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梗蔷薇
腺梗蔷薇

腺梗蔷薇

腺梗蔷薇(Rosa filipes Rehder & E. H. Wilson in Sarg.)是灌木,高3-5米,有长匍枝;小枝无毛,有粗短弯曲皮刺。小叶5-7,叶片长圆卵形或披针形,稀倒卵形,花多数,25-35朵,成复伞房状或圆锥状花序;萼筒卵球形,萼片卵状披针形,花瓣白色,倒卵形,果近球形,猩红色,花期6-7月,果期7-11月。

形态特征

灌木,高3—5米,有长匍枝;小枝无毛,有粗短弯曲皮刺。小叶5—7,稀3或9;连叶柄长8—14厘米;小叶片长圆卵形或披针形,稀倒卵形,长4一7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有时稍偏斜,边缘单锯齿,稀为不明显重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近无毛或沿脉有短柔毛和腺毛,中脉和侧脉明显突起;小叶柄和叶轴有稀疏柔毛和腺毛;散生钩状小皮刺;托叶狭,大部贴生于叶柄,寓生部分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而有极疏腺毛。花多数,25一35朵,成复伞房状或圆锥状花序;直径可达15厘米;花梗细;长2—3厘米,总花梗和花梗无毛,有稀疏腺毛;花直径2—2.5厘米;萼筒卵球形,无毛而有腺毛;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外面有疏柔毛和腺毛,内面密被柔毛;花瓣白色,倒卵形,花柱结合成柱,伸出,被柔毛。果近球形,直径约8毫米,猩红色,萼片反折,脱落,花柱常部分宿存。花期6—7月,果期7一11月。

分布范围

产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西藏。

栽培技术

1、种植时间 墙围护的种子种植时间可以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春季一般3月和4月份进行播种,秋季一般在10月进行。 2、种植土壤 种植蔷薇的土壤,使用疏松、肥沃、排水透气的营养土壤。注意在盆栽下留空透气排水。 3、种子选择 种子一定要选择成熟饱满的、质地优良蔷薇种子,种子质量的好会直接影响发芽率和存活率。 4、种子处理 蔷薇种子在播种之前,先人工将种子去除外壳,同时放在水中浸泡15分钟,捞出在阴凉处稍稍晾干,再用播撒到盆栽里 5、播种方式 蔷薇一般采用点播方式,即一粒一粒地播种,每播种一粒相距1cm,均匀地将种子播撒出,然后铺上一层土木灰,再适量浇点水保持湿润。 6、种植后养护 蔷薇播种以后的苗期管理需要做好,如灌水、间苗、整形修剪等工作,苗期追肥要少量多次,避免烧苗,另外浇水不可频繁,幼苗涨到5cm即可间苗,要保持足够的阳光照射和进行病害防治。 注意事项:管理蔷薇花期间一定注意多通风,勤修剪枝叶,否则容易感染病害。一旦发现病害要尽快处理救治,要喷药才行,避免恶化。

主要价值

吸收废气,阻挡灰尘,净化空气。

生长习性

生山坡路边等处。海拔1300—2300米。

功效作用

蔷薇为蔷薇科多年生落叶灌木多花蔷薇的根、茎叶、花和果实。中医称蔷薇性寒凉,味苦涩,有清暑和胃、利湿祛风、和血解毒之功效,被收入《本草纲目》之中。 蔷薇花入药可内服外用,内服多水煎,常用量为3—6克;外用多研末撒敷患处。以其花制成的蒸馏液称为“蔷薇露”,香气怡人,具有开郁理气、透散风热之功,明朝文渊阁大学士朱国祯在《涌幢小品》中称蔷薇露“此药可疗人心疾,不独调粉,妇人容饰而已”。 蔷薇花其根、茎、叶及果实(称为营实)均可药用。蔷薇根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活血、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痈、消渴、痢疾、关节炎等;茎、叶有清热收敛之功,用于治疗口疮及疮毒;果实有利水除热、活血解毒的作用,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用于治疗水肿、脚气、疮毒痈肿、小便不利、经期腹痛等证。

营养成分

蔷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秋末冬初及时清园,收集病落叶集中烧毁。加强养护,适当修剪,疏除过密枝条,使通风透光良好。必要时喷施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或78%科博(波。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施保功或施百克(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素C、维生素A、维生素E、钙、铁、磷、锌等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