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云杉
白云杉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1米;树冠圆锥形,树皮灰色,鳞状剥裂。枝光滑无毛,1年生枝白色微带褐色,2年生枝灰色,叶座短,斜上或与枝近平行,芽卵形,先端尖,褐色。
叶针状四棱形,较细短,长0.7-1.2厘米,弯曲,先端钝尖,各面气孔线不明显,呈绿色,球果卵状长圆形,两端为圆形,长5.5-6厘米,径2.5-3.4厘米,绿褐色,果鳞广倒卵形,先端广圆形,有不整齐的牙齿或近全缘,苞鳞形小,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有牙齿,种子倒卵形,长0.4厘米,褐色,有白点纹,翅长1.3厘米,椭圆形。
分布范围
白云杉原产于阿拉斯加中部、东部、加拿大南部/中部到纽芬兰的阿瓦隆半岛,南部到蒙大拿州、明尼苏达州、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纽约州北部和佛蒙特州,以及多山和紧邻的沿海地区 新罕布什尔州和缅因州,那里的温度刚刚好够凉爽和潮湿以支持它。 在南达科他州和怀俄明州的布莱克山也有孤立的人口。 它也被称为加拿大云杉、臭鼬云杉、猫云杉、黑山云杉、西部白云杉、艾伯塔白云杉和 Porsild 云杉。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播种后至出苗前最关键的是水分管理,必须保持表土湿润,防止种子芽干,造成缺苗断条,还要设专人看鸟,以防种子幼芽带种皮出土时,被鸟类啄食致使幼苗死亡。当苗木出土数量达60-70%时,应及时分2-3次撤去稻草等覆盖物。
由于幼苗茎细嫩,地表温差较大,要少量多次浇水,以调节床面温度和湿度,防止遭受日灼,减少病害。苗出齐后用500倍液敌克松或甲基异硫磷喷施,每7天1次,持续3-5次。苗木生长速生期,必须供给其充足的水分,每隔2-3天浇1次透水。
白云杉的合理留苗密度应为400-450株/平方米,过密必须间苗,可分2-3次间苗,对缺苗处,可在阴雨天或傍晚进行补苗,还要经常除草松土。
8月中旬以后,控制浇水,除特别干旱。平时不浇水,降低土壤温度,促使苗木木质化,有利于苗木的越冬。另外,为了控制秋梢生长,到8月中旬停止追施氮肥,防止苗木徒长。为了促进木质化,以利于越冬,在叶面上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用量为5-10千克/公顷,间隔5-7天,喷2-3次。
白云杉幼苗越冬时,在结冻前,要进行覆土防寒,覆土厚度为苗尖上2-3厘米。翌年春土壤开化10厘米左右时撤去防寒土。
苗木移植
在苗床培育2年后,于次年4月上旬,土壤解冻30-40厘米时即可顶浆移植,一般采用大垄双行移植,要求垄底宽60厘米,垄高10-15厘米。
移植前育苗地应浇1次透水。移植最好是随起随栽,栽苗深度以苗叶不埋入土中为宜,移植密度每延长米40-50株。植苗后,踏实垄面和垄侧,并及时浇1次透水,以利于成活。移植法培育的苗木根系发达,须根多,冠根比值小,根系多集中于土壤表层,起苗不容易伤根,利于造林成活。
主要价值
主要价值白云杉生长量高于乡土树种红皮云杉,是优良的用材和绿化树种。
生长习性
白云杉的根系具有高度可变性和适应性,对多种土壤因素作出反应,尤其是土壤湿度、土壤肥力和机械阻抗。
功效作用
白云杉的木材和树皮具有药用价值。可以用来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此外,白云杉的树枝和树叶还可以用来治疗头痛、腰痛、风湿病等病症。
营养成分
白云杉的果实和种子都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病虫防治
在种植白云杉之前,需要进行土壤消毒、种子消毒等预防措施,以避免病虫害的侵害。此外,还需要注意控制好植物的数量,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病虫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