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罗非鱼
罗非鱼

莫桑比克罗非鱼

莫桑比克罗非鱼为热带水域底层鱼类。广温性鱼类,能在淡水和海水中生长繁殖,在30~40‰海水里均能生长、繁殖。杂食性鱼类,以浮游动、植物为主,甚贪食,摄食量大。仔鱼摄食浮游动物,幼鱼摄食浮游动物及藻类,成鱼主要摄食藻类,亦吃浮游动物及高等植物。原产于东非及南非直到伊丽莎白港附近的沿岸水域。

形态特征

背鳍Ⅹ,Ⅶ-12;臀鳍Ⅰ-9,胸鳍14~15;腹鳍Ⅰ-5;尾鳍17。侧线鳞上行21~22,下行14~15。鳃耙5~8+20~22。 体长为体高2.2~2.3倍,为头长3.0~3.1倍。头长为吻长2.8~3.1倍,为眼径4.4~5.0倍,为眼间隔2.4~2.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0.7~0.8倍。 体长椭圆形,高而侧扁,背部隆起,腹部圆。尾柄较短。头中大,短而高。吻圆钝,突出。眼中大,上侧位,位于头的前半部。眼间隔宽大,弧形隆起。口较大,前位,斜裂。下颁稍长于上颌。上颌骨蔽于眶前骨下,后端伸达鼻孔后下方。上下颁各具3~4行细小圆锥论状牙;犁骨及腭骨无牙。下咽骨左右愈合呈三角形,其上密具细尖牙群。唇发达、颇厚。舌发达,圆钝,前端稍游离。前鳃盖骨边缘无锯齿。鳃盖骨无棘。鳃盖膜分离,不与峡部相连。鳃耙细短,略呈三角形。 体被大圆鳞,头部除吻部和颏部外均被鳞。侧线平直,中断为2条,上侧线后部与下侧线之间有鳞2行。上行侧线在背鳍第四至第五鳍条下方中断,下行侧线起点与背鳍第三鳍条相对,行于体后部第七横列鳞上,向后伸达尾鳍基部。 背鳍1个,基底颇长,起点在胸鳍基部上方,鳍棘部发达,第一鳍棘短小,最后鳍棘最。长,鳍条部后缘突出,矛状。臀鳍与背鳍鳍条部相对,同形,起点在背鳍最后鳍棘的下方。胸鳍下侧位,鳍条颇长,末端伸越臀鳍起点上方。腹鳍胸位,末端伸达肛门。尾鳍后缘圆截形,幼鱼截形。 体灰褐色,鳞片边缘暗色。幼鱼体侧具6~7条黑色横带,成鱼不明显。生殖期的体色鲜艳,雄鱼蓝黑色,背鳍和尾鳍边缘红色,体侧具3不明显黑色纵带,雌鱼淡黄色,鳍缘略带红色。

分布范围

1、水域范围 莫桑比克罗非鱼原产于东非及南非直到伊丽莎白港附近的沿岸水域。 2、国家地区 原产地:博茨瓦纳、埃斯瓦蒂尼、肯尼亚、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南非(豪登省、姆普马兰加省、林波波省、西北省、东开普省、夸祖鲁-纳塔尔省)、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赞比亚、津巴布韦。 引种:阿尔及利亚、安哥拉、贝宁、佛得角、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共和国、科特迪瓦、埃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约特岛、纳米比亚、尼日利亚、留尼汪岛、卢旺达、塞内加尔、塞舌尔、苏丹、突尼斯、乌干达、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山东、香港、澳门、台湾)、印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日本、约旦、科威特、老挝、黎巴嫩、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半岛)、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韩国、斯里兰卡、叙利亚、泰国、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也门、比利时、法国、德国、匈牙利、意大利、马耳他、荷兰、俄罗斯(北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英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哈马、巴巴多斯、加拿大(艾伯塔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曼尼托巴省、安大略省)、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格林纳达、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马提尼克岛、墨西哥、荷属安的列斯、尼加拉瓜、巴拿马、波多黎各、圣卢西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属维尔京群岛、美国(阿拉巴马州、亚利桑那州、阿肯色州、加利福尼亚州、科罗拉多州、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佛罗里达州、乔治亚州、夏威夷、爱达荷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爱荷华州、堪萨斯州、肯塔基州、路易斯安那州、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州、密苏里州、蒙大拿州、新罕布什尔州、新泽西州州、新墨西哥州、纽约州、北卡罗来纳州、北达科他州、俄亥俄州、俄克拉荷马州、俄勒冈州、宾夕法尼亚州、南卡罗来纳州、南达科他州、得克萨斯州、弗吉尼亚、华盛顿州、西弗吉尼亚州)、美属萨摩亚、澳大利亚、库克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斐济、法属波利尼西亚、关岛、基里巴斯、瑙鲁、新喀里多尼亚、纽埃、北马里亚纳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所罗门群岛、东帝汶、汤加、图瓦卢、美国本土外小岛屿、瓦努阿图、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伊亚州、塞拉州、圣埃斯皮里图州、米纳斯吉拉斯州、伯南布哥州、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拉圭、秘鲁、苏里南、乌拉圭、委内瑞拉。

栽培技术

一、鱼苗繁殖 选择体质健壮、无伤、具有该鱼典型特征的纯种做亲鱼。雌鱼以250克(最小不应小于150克)的1龄鱼,雄鱼以400克以上(最小不应小于250克)的龄鱼;或雌鱼达350-400克以上的2龄鱼,雄鱼达750克以上的2龄鱼。选择面积约1333平方米(2亩)左右的鱼池,水深0.8-1米,池塘清整消毒后每667平方米施基肥300-500千克,待池水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且水温稳定在16℃以上时就可投放亲鱼,把选好的亲鱼按(4-5):1的雌、雄比例,每667平方米投放600-800尾,当水温达22℃后的7-10天即可见到鱼苗。 二、鱼种培育 鱼池面积1333-2000平方米(2-3亩),水深1米,池底平坦,经清塘和施基肥,已培育浮游生物,每667平方米放养8-10万尾鱼苗。鱼苗是从亲鱼产卵池中用网捞取沿池边集群游动的鱼苗,或拉网方法捕取,鱼苗规格在2-4厘米;太早拉网鱼苗体质嫩弱,伤亡大;太晚拉网,鱼大受惊潜入池底不易捕到。经15天饲养,体长可达3-4厘米,然后将这一规格鱼苗放入鱼种池进行二级培育。长至6-7厘米后再入成鱼池养成商品鱼。在0.5-1.5厘米阶段,应投喂豆浆、豆乳粉;体长2-3厘米的鱼苗每天每万尾投喂1.5-2千克米糠;体长3-5厘米的每天每千尾喂米糠1-1.5千克。这时亦可投喂适量芜萍或小浮萍或粉碎过筛的颗粒饵料粉。5厘米以后则喂以1-1.5毫米小颗料饵料。注意及时杀灭水蝎、红娘华、水蜈蚣、松藻虫等。此外,须定期注入新水。 三、成鱼养殖 养殖方式 1.池塘养殖:池塘面积不超过3333-6667平方米(5-10亩),水深以1.5-2米,池底乎坦,淤泥不超过20厘米,注,排水方便,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也可用废坑、洼地、小水塘和沟渠等养殖。可混养也可单养,目前都采用混养方式。混养的鱼类通常有草鱼、青鱼、鲢、鳙“四大家鱼”及鲤、鲫、鳊等,每667平方米放莫桑比克罗非鱼夏花鱼种200尾,其他鱼种400-600尾,在不增加施肥和投饵的情况下,可增,产15-20%。如适当增加施肥与投饵,增产幅度可达50%以上。单养也能获得好效果,每667平方米投放夏花鱼种2000-4000尾,饲养4个月,平均体重150-300克,每667平方米产量300-350千克;增加施肥和投饵,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800千克以上。如放养春片鱼种,单养或混养,其增产幅度还可提高15-20%以上,且商品鱼规格也可提高1倍以上。池塘饲养该鱼创高产比四大家鱼较为容易,在肥料和饵料较为充足情况下,高产可达500千克以上。 2.网箱养殖:江河、湖泊、水库、海湾、河口等水体都可用网箱饲养该鱼。网箱设置地点应选择在背风朝阳、水体微流、水质清新、水深5-10米的库湾、湖汉或海湾,切勿置网箱于急流或洪水入口处。箱底距水底应不少于2米,水透明度1.2-2米,溶氧量5-8毫克/升。网箱排列与流水方向成直角。网箱行距3米、箱距2.5米,每8-10只网箱1个单元,每个单元相距30米。网箱总面积不得超过水域总面积3%,以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每排网箱须打桩固定,网箱大小一般在10-30立方米,网箱高2米为好。以天然饵料为主的,放养量为200尾/立方米;人工投饵的,1000尾/立方米。50克以下的鱼按体重5%投饵,50-100克的鱼按4%投喂,100克以上者按3%投喂。每2周调整1次。每日检查网箱是否破损,框架是否松动。定期洗刷网箱。20世纪80年代末,网箱养殖莫桑比克罗非鱼产量仅25-50千克/立方米,中国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达到97千克/立方米。网箱养殖产量可达150千克/立方米左右,山东省水库小体积网箱养殖产量为180-220千克/立方米,规格为500克/尾。为水库养殖拓宽了途径。 3.海水饲养:海湾、咸水池和海滩围垦的排水渠等都可用来饲养该鱼。滩涂鱼池,面积以6667-13333平方米(10-20亩)为宜,水深在1米以上,开挖鱼沟、鱼溜,该鱼在15‰的海水中生长最快,100%存活。从淡水移入海水或从海水移入淡水,必须经过驯化。驯化前2-3天停止喂食,如在肥水池中,应移至清水池中暂养2-3天后才驯化。驯化从5-10‰,盐度的海水开始,经过}天移入15‰。盐度的海水中饲养。每隔1天升高盐度3-5‰,直至完全适应海水。驯化期间,尤其在初期不得喂食,避免内脏脱水和消化不良引起的死亡。可以与虾、鲻鱼、梭鱼混养。 4.稻田饲养:在不增加吧料和不投饵的情况下,每667平方米产量25千克左右,且可使稻谷增产。该鱼在鱼稻共生中所起的作用,比其他鱼更为突出。稻田饲养莫桑比克罗非鱼,对解决丘陵山区人民吃鱼难和增加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5.工厂化流水饲养:任何能形成一定流量适合养鱼的,均可作为流水养鱼的水流,但最理想、最经济的是利用工厂温排水养鱼,不需附加动力设备,就能实现池水自动交换,可以长年生产,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这种养鱼方式,主要依靠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质30%左右,日投率5-7%,产量25-50千克/(立方米·月)。 越冬 莫桑比克罗非鱼越冬是一项技术性强、难度大,投资大的工作,最好结合利用工厂余热水、地热水或地下水越冬,既经济,效果又好。凡冬季水温在16℃以下的地区都必须采取保温措施越冬保种。选择体质健壮的纯种鱼越冬,越冬期间水温保持在18-20℃,在此温度范围内,可保证鱼正常摄食,又使水质保持良好,有较充足的氧气,并可提高越冬量。在一般情况,越冬保种,不需更高的温度,但不能低于16℃,低于这个温度会降低鱼的体质,易感染疾病。越冬前鱼体须用10毫克/升漂白粉或2-3%食盐溶液浸洗5分钟。越冬池亦需消毒。水深1米的鱼池,每立方米水体放入200-250克亲鱼30-40尾,4-5厘米鱼种300-400尾。按0.5-3%投饵,溶氧量保持在2毫克/升以上。定期排除粪便、残饵并更换新水。

主要价值

莫桑比克罗非鱼肉质鲜美,骨刺少,鱼肉含水分78.78%,蛋白质14.49%,脂肪0.57%,含肉率54.3%。[5]由于具有生活力强、繁殖迅速,生长快、疾病少、食性粗杂、饲养容易、肉质鲜美细嫩、骨刺少和经济价值较高等优点,已被广泛移植于许多温热带国家,成为世界性养殖鱼类。 在尼罗罗非鱼引入中国大陆之前,莫桑比克罗非鱼是重要的养殖对象,已较普遍在池塘、网箱、流水池和稻田中养殖。其养殖技术同尼罗罗非鱼。由于莫桑比克罗非鱼个体小、生长慢、鱼肉质量逊于尼罗罗非鱼,自尼罗罗非鱼引进后,莫桑比克罗非鱼在中国的水产养殖中已被淘汰。

生长习性

莫桑比克罗非鱼为热带水域底层鱼类。广温性鱼类,能在淡水和海水中生长繁殖,在30~40‰海水里均能生长、繁殖。从淡水移到海水需要驯养,采取逐渐增加浓度的方法.在水温18~37℃均能生长,最适水温25~33℃,30℃左右摄食量最大,水温低于18℃或高于37℃停止生长,水温低于10℃或高于38℃以上便死亡。水温20~21℃,水中含氧量1.12毫克/升生活正常,下降到0.64毫克/升时浮头,到0.4毫克/升鱼体沉于水底。在水温21℃,体重71.5克的鱼平均耗氧率为91.61毫克/(千克·时)。通常在pH3~10范围内生存。 莫桑比克罗非鱼属杂食性鱼类,以浮游动、植物为主,甚贪食,摄食量大。[2]仔鱼摄食浮游动物,幼鱼摄食浮游动物及藻类,成鱼主要摄食藻类,亦吃浮游动物及高等植物。

功效作用

1、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莫桑比克罗非鱼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调节血压,改善肝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适合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食用。 2、促进大脑发育:莫桑比克罗非鱼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氨基酸,这两种成分对人体生长发育和儿童智力发育非常有益。 3、保护眼睛:莫桑比克罗非鱼中含有大量维生素A,可以缓解眼睛疲劳,提高视力,对夜盲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营养成分

莫桑比克罗非鱼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淡水鱼类,其肉质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较高,且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也较高,易于人体吸收和利用。此外,莫桑比克罗非鱼的肉质中还含有丰富的磷、铁、钙等矿物质,对于骨骼发育和身体健康有益。同时,莫桑比克罗非鱼还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于心血管健康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综合来看,莫桑比克罗非鱼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产品,适量食用可以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病虫防治

1、出血性败血症:在养殖密度大、水质恶化,饵料中缺乏必需的某些维生素时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亦可由极毛杆菌、β-溶血链球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病情越重治疗越难。防治方法:养殖密度要合理,保持水质良好,喂以全价配合饲料并在其中添加土霉素或磺胺,淘汰病鱼。 2.溃烂病:在高密度饲养水体中易发此病。系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防治方法:用0.1-0.2毫克/升呋喃唑酮全池泼洒,配合呋哺唑酮药饵投喂,对350-400克/尾未痊愈亲鱼背部肌内注射链霉素7.5万单位,疗效100%。 3.小瓜虫病:越冬期主要常见病。在水温15-25℃由许多小瓜虫侵入皮肤、鳃部,形成白色小点状囊泡,体表、鳃部粘液增多,鳃暗红色,鱼活动迟钝,呼吸困难,浮于水面。防治方法:越冬前用200毫克/升生石灰制成的溶液全池泼洒,杀灭小瓜虫。发病后,向水体中泼洒0.1-0.15毫克/升的硝酸亚汞,每天1次,连续3天可见效。 4.斜管虫病:由斜管虫侵入皮肤和鳃,引起大量粘液分泌,体表形成灰白色薄膜,鳃丝红白相间,终日浮头。在水温15-20℃时,3-5天内不治,鱼大批死亡。防治方法:入越冬池前,用8毫克/升硫酸铜溶液浸洗鱼体15-30分钟。发病后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7毫克/升浓度;或用2%的食盐水或0.4-0.5%的福尔马林浸洗病鱼5分钟。 5.车轮虫病:由车轮虫寄生于体表和鳃部引起。在面积小,水较浅、放养密度较大的情况下最易发生。病鱼离群独游,浮于水面,行动迟缓。防治方法:生石灰彻底清塘。用混合堆肥代替大草或粪肥肥水饲养鱼苗、鱼种。用0.7毫克/升硫酸铜,或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杀灭车轮虫。 6.鱼虱病:因鱼虱大量繁殖,寄生体表引起。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带水清塘,用90贴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用量为0.25-0.5毫克/升。 7.锚头鱼蚤病:由锚头鱼蚤入侵引起,其繁殖适温为20-25℃,在12-33℃均可繁殖,可在鱼体上越冬,寿命最长可达5-7个月。防治方法:同鱼虱病。 8.水霉病:水霉从受伤鱼伤口侵入皮肤大量繁殖成絮状,严重时可遍及全身。病鱼焦躁不安,游动迟缓。避免此病首先在拉网、运输、操作时避免鱼体受伤;发病后将水温提高至20℃以上或用浓度为0.1毫克/升的亚甲基蓝溶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用2天。也可用3-4‰浓度食盐水浸洗5分钟。 9.鳞立病:由细菌引起,长年发生。鳞片竖立,并有烂鳍、鳍条基部充血,腹部膨大等症状。防治方法:拉网、运输、放养时避免鱼体受伤;用2%食盐和3%小苏打混合溶液浸洗病鱼10分钟。 10.气泡病和眼球白烛症:直接用温泉水或地下水越冬的莫桑比克罗非鱼易患氮气泡病。越冬池水陈旧,水中氨过多,鱼眼球易患白浊症。防治方法:越冬池水须事先充分曝气,停止循环使用原池水,注入新水,或滤水除氨,送臭氧入水中强制氧化;投喂新鲜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