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鱼 /  青鱼
青鱼
青鱼

青鱼

青鱼,是鲤形目鲤科青鱼属的一种大型鱼类。其体粗壮,略呈圆筒形,腹部圆,无腹棱;头中大,稍平扁,头长一般小于体高;唇发达,唇后沟中断,间距宽;背鳍位于腹鳍的上方,无硬刺,外缘平直;体背及两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均呈黑色。青鱼因颜色呈青,故名。

形态特征

鲤形目鲤科青鱼属的一种大型鱼类。其体粗壮,略呈圆筒形,腹部圆,无腹棱;头中大,稍平扁,头长一般小于体高;吻短,稍尖,吻长大于眼径。口中大,端位,呈弧形,上颌略长于下颌;上颌骨伸达鼻孔后缘的下方。眼中大,位于头侧的前半部;眼间宽而微凸,眼间距为眼径的2倍余。鳃孔宽,向前伸至前鳃盖骨后缘的下方;鳃盖膜与峡部相连;峡部较宽。鳞中大;侧线约位于体侧中轴,浅弧形,向后伸达尾柄正中。唇发达,唇后沟中断,间距宽;背鳍位于腹鳍的上方,无硬刺,外缘平直;体背及两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均呈黑色。青鱼因颜色呈青,故名。 背鳍Ⅲ-7;臀鳍Ⅲ-8~9;胸鳍Ⅰ-16~18;腹鳍Ⅱ-8。侧线鳞39-42(上鳞数:7,下鳞数:5);背鳍前鳞14~17;围尾柄鳞16~18。第一鳃弓外侧鳃耙13~18。下咽齿1行,4(5)~5(4)。脊椎骨4+37~39。 体长可达145厘米。体长为体高的3.3~4.1倍,为头长的3.5~4.4倍,为尾柄长的6.8~8.6倍,为尾柄高的6.3~7.9倍。头长为吻长的3.4~4.6倍,为眼径的5.1~8.8倍,为眼间距的2.0~2.6倍,为尾柄长的1.7~2.2倍,为尾柄高的1.7~2.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8~1.1倍。 背鳍位于腹鳍的上方,无硬刺,外缘平直,起点至吻端的距离与至尾鳍基约相等,或近后者。臀鳍中长,外缘平直,起点在腹鳍起点与尾鳍基的中点,或近尾鳍基,鳍条末端距尾鳍基颇远。腹鳍起点与背鳍第一或第二分枝鳍条相对,鳍条末端距肛门较远。肛门紧位于臀鳍起点之前。尾鳍浅分叉,上下叶约等长,末端钝。 鳃耙短小,下肢鳃耙呈颗粒状。下咽骨宽短,前臂宽短,其长短于后臂。咽齿呈臼状,齿冠面光滑无沟纹。鳔2室,前室粗壮,短于后室,后室末端尖形。肠长,盘曲多次,肠长为体长2倍左右。腹膜黑色。

分布范围

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中国、俄罗斯、越南、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匈牙利、日本、哈萨克斯坦、拉脱维亚、马来西亚、墨西哥、摩尔多瓦、摩洛哥、巴拿马、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泰国、土库曼斯坦、乌克兰、美国、乌兹别克斯坦。 [2]在中国除青藏高原外,广泛分布于黑龙江至云南元江;青鱼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珠江等地,东北、华北也有少量分布。

栽培技术

一、鱼苗培育 1.池塘准备 鱼苗培育池以2-5亩(1亩约等于667平方米)为宜,呈长方形,池底平坦,淤泥10厘米左右,水深1.5米以上。池埂结实,不漏水不渗水。靠近水源,进排水方便,水源清新无污染,进水口60目筛绢过滤,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 放养前15天,注水20厘米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7天后,注水不要过多,40-50厘米即可,利于快速肥水和调控水质,全池泼洒发酵粪肥,以培养鱼苗适口的天然饵料,5天后,加水深至1米。 2.水花放养 鱼苗阶段,通常水花出膜3-5天后进行放养,放养密度为每亩6万-10万尾;选择晴天,在上风处把装有鱼苗的塑料袋浸泡在水中约15分钟以消除温差,然后打开袋口使鱼苗缓缓游出。 3.饲养管理 鱼苗入塘后,开始投饵,前10天主要投喂豆浆,1-5天全池均匀泼洒豆浆,每天投喂2次,每亩用15-17升黄豆浆(约1千克干黄豆浸泡后磨成的浆),后5天,每天投喂2次,每亩用30-40升黄豆浆。10天后塘中浮游动物减少,增加投喂豆粉、小麦粉的混合物,每亩投喂量2-3公斤,分2次泼洒。分期注水,鱼苗培育阶段注水3-4次,每次注水10-20厘米,最后出塘水位应保持在1.5米左右,应缓慢注水,避免水流过大搅动淤泥。同时注意追肥,视水体肥瘦情况,每隔3-5天,投放有机肥料,培养天然饵料。鱼苗培育后期每日黎明前开增氧机2-3小时。 4.鱼苗出塘 鱼苗下塘20-25天后达到夏花规格,此时则要需要分池,为适应高温季节出塘分养,需要对鱼苗进行拉网锻炼,以增强鱼苗体质,一般拉网2-3次。 二、鱼种培育 1.苗种放养 池塘水深1.5-2米,其他条件与鱼苗池相同,另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1台和自动投饵机1台。一般夏花放养应在夏至之前完成,每亩放养青鱼夏花5000-7000尾,并搭配鲢鳙鱼苗1000-1500尾。 2.饲养管理 鱼种阶段,食性开始分化,在池塘边设置食台,对鱼苗进行驯食,先用少量豆渣等精饲料吸引青鱼摄食,待摄食规律后将食台收至自动投饵机,用投饵机定时投喂小颗粒全价配合饲料,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2点进行投喂,投喂量每次每万尾2-3公斤,每次投喂在1.5小时内吃完为好,并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调整相应的优质饵料。培育青鱼种以配合饲料为主,可补充投喂扎碎的螺、蚬等优质动物性饵料,投喂量根据鱼苗大小(每15天测一次平均体重)、天气以及摄食情况等灵活调整,投喂量一般控制在鱼苗平均体重的1%-5%。 3.日常管理 巡塘。每日早晚巡塘,清晨观察鱼的动态,发现浮头或鱼病要及时处理,根据水质及天气决定投喂量和施肥量,下午检查摄食情况,决定第二天的投喂量,并做好生产记录。 水质调控。每5-10天加注新水,每次加10-20厘米深,加水宜在凌晨进行,排水在中午进行,夏季高温应勤换水,保持池塘良好水质。遇闷热及阴雨天气,在黎明前开增氧机3-5小时。 病害防治。鱼种培育阶段以预防为主,高温季节是鱼病多发时期,每15天可用生石灰化浆全池均匀泼洒进行消毒。 4.鱼种出塘和并塘 10月下旬气温逐渐降低,摄食量大大减少,水温降至10℃左右,应将鱼种拉网出塘,按种类和规格筛选分类,放养或并塘越冬或转入2龄池培育。并塘越冬密度每亩控制在800-1200kg,水深2米,天气晴好时,可施有机肥,用于培养浮游植物,少量投饵,一周2次,投喂量控制在体重的0.5%左右。及时除积雪及打冰孔,以增加水体溶氧。 三、成鱼养殖 (一)池塘条件 成鱼养殖池面积10-20亩为宜,水深2米左右,其他条件与鱼种培育池基本一致。另需配备增氧机、自动投饵机以及抽水设备等。 (二)放养前准备 1.清塘消毒 冬季干塘后,及时清除塘内杂草和多余的淤泥(保留10厘米淤泥即可),清理完毕后适时修复、加固塘埂,以增加保水性。经冬季冻晒15后,每亩用100-150kg生石灰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并搅动淤泥,使石灰浆与淤泥结合,彻底清除池塘内有害生物及病菌。 2.调善水质 放养前15天施基肥,将鸡粪、生石灰等发酵而成的有机肥施入池底,每亩施放量200-300公斤,然后加水至1米左右,5天后加入EM菌、单胞藻激活素,进一步肥水,调控水质,1周后投放青鱼鱼种。 (三)鱼种放养 成鱼养殖选择规格整齐且健壮的2龄青鱼种,每亩放养量250-300尾,规格为1.5-2公斤/尾,搭配花白鲢150尾/亩,鲫鱼200尾/亩。在1-3月水温10℃左右放养,此时青鱼鳞片较紧,拉网运输不易受损。鱼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浴15分钟。 (四)科学喂养 青鱼成鱼养殖以专用配合饲料为主,动物性饵料如螺蛳、河蚬、幼蚌等为辅,适当投喂动物性饵料有助于青鱼生长。3月水温上升后开始投喂,在离池中心3-4米处搭建饵料台,利于青鱼集群上浮抢食,坚持按照“四定”原则(定时、定质、定量、定点)进行投喂,饲料投喂可分三个阶段进行:上半年每日投饵4次,7-9月每日投饵3次,10月以后每日投饵2次,每日投喂量为青鱼体重的2-5%,可视天气、水质以及青鱼活动、摄食量灵活调整。 (五)水质调控 青鱼喜清新水质,水体透明度应保持在30-35厘米左右,溶解氧不低于4mg/L,水质“肥、活、嫩、爽”,一般半个月加注一次新水,每次20-30厘米,保持水深1.5-2米,夏季高温季节可适当增加注水次数。每月用生石灰(10-15kg每亩)全池泼洒消毒,减少有机悬浮物,同时维持PH值。若高温季节,水质恶化,可每半月使用微生态调水剂净化水质。 (六)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变化、摄食情况、活动情况,及时捞出病鱼、死鱼,做好相应的数据记录,为以后养殖积累经验。高温季节,晴天中午开增氧机,阴雨天半夜开机,浮头严重时开机增氧到天亮。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中医认为,青鱼肉味甘、性平,具有益气补中、祛风除湿的作用。青鱼全身皆可作药用,入药最多的是鱼胆,称“青鱼胆”。青鱼肉中富含核酸,可延缓衰老。青鱼体内还含有对脑神经传导和突触的生长发育有益的微量元素。常吃青鱼可以预防人体锌含量低所导致的智商降低、精神状态不佳及生长高度不足、创伤难以愈合。

生长习性

性格没有草鱼活跃,但力气比草鱼大得多。青鱼属肉食性鱼类,青鱼以水底层的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尤其喜食螺蛳肉,所以青鱼又被人们叫作螺蛳青。青鱼也吃蚬、蚌、虾、蜻蜓、幼虫、水虫等,也食虾和昆虫幼体;在鱼苗及幼鱼期则以浮游动物为食。在人工养鱼场中,青鱼自然以人工投放的颗粒性植物饵料为主。麸皮、糠粉、熟红薯、豆粉、米粒、青草也是青鱼的饵料。 在不同的生长期对食物有不同的需求,如幼小的青鱼鱼苗,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幼鱼阶段,以摄食底栖动物、蜻蜒幼虫、摇蚊虫等为主。鱼长大后,人们多以蚕蛹、玉米、豆饼、豆渣、醪糟喂养青鱼。 有牙齿,牙齿位于口腔的咽部,也叫咽齿。遇到螺蛳、蚌、蚬之类的有壳动物,它可以用咽齿咬碎硬壳,并将硬壳吐出、吃壳内的肉。春、夏、秋季时青鱼食欲旺盛,特别是秋天,青鱼特别贪食。

功效作用

1、清热明目:青鱼胆性味苦、寒,有毒,可以泻热、消炎、明目、退翳,外用主治目赤肿痛、结膜炎、翳障、喉痹、暴聋、恶疮、白秃等症,内服能治扁桃体炎。 2、补虚益气:青鱼性平、味甘,能补虚、益气化湿,常配伍泽兰、丹参等药材,有补虚益气、活血化瘀之能,适用于气血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 3、益智补脑:青鱼中富含锌,锌是酶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性腺、胰腺及脑下垂与之密切相关。人体锌含量一旦出现不足,往往会使嗅觉减低、精神萎靡、智商减低。此外,还会出现生长高度不足、创伤难以愈合等病变。故适用青鱼有益智补脑、振奋精神等作用。 4、延缓衰老:青鱼鱼肉中富含核酸,是人体细胞所必须的物质,可延缓衰老,辅助疾病治疗。青鱼含丰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故有抗衰老作用。

营养成分

1.高蛋白质:青鱼中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每100克青鱼中约含有20克左右的蛋白质。 2.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青鱼中含有丰富的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如EPA和DHA等。这些脂肪酸对心血管系统健康、大脑和眼睛发育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矿物质:青鱼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钾、铁等,可以满足我们日常所需的这些营养素,促进生长发育和保持身体健康。 4.维生素:青鱼也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等。

病虫防治

(一)鱼病预防 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每日巡塘发现有上浮或滞留岸边的死鱼,及时检查,如有疾病或感染,应挖坑用生石灰深埋,并对捕捞用具进行消毒处理。梅雨季节和高温季节,是鱼病高发时期,每月两次,用生石灰与含氯制剂交替全池泼洒,预付细菌性疾病,每月定期内服中草药(板蓝根、大蒜素、三黄粉等)和维生素,预防疾病发生。 (二)常见鱼病及其防治方法 1.病毒性出血病 病原:呼肠孤病毒 症状:病鱼体表发黑,眼突出,口腔、鳃盖、鳍条基部出血,病鱼离群独游,不摄食,该病可分为三种类型:(1)体表无明显症状,皮下肌肉点状或块状出血,称为“红肌肉”型;(2)口腔、下颌、眼眶、鳃盖、以及鳍条基部充血,称为“红鳍红鳃盖”型;(3)以肠道充血为主,称为“肠炎”型。 流行情况:5-7月主要危害2龄青鱼,8-9月主要危害青鱼种,发病时水温一般在25℃以上。 防治方法:目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最有效的控制措施是进行疫苗注射。现阶段的预防措施采取源头控制(购买鱼种时进行检疫)、合理放养、科学投喂、水质调控等手段综合减少发病几率,并辅以黄芪多糖、板蓝根、维生素C等水产药物提高免疫力,预防出血病。 2.细菌性肠炎病 症状:鱼体发黑,没有食欲,缓慢地在池边游动,肛门红肿,解剖观察肠壁充血发炎,肠里充满粘液,用手按压鱼腹部,有粘液从肛门流出。 流行情况:流行季节为4-9月,水温25-30℃为流行高峰,2龄青鱼最易感染,死亡率较高,与细菌性烂鳃病和赤皮病并发。 防治方法:在高发季节,每半月使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强氯精等进行水体消毒,每半月使用微生态调水剂净化水质,使用复方恩诺沙星或大蒜素拌饵投喂进行内服杀菌,5-7天为一个疗程。 3.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柱状黄杆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鳃丝腐烂有污泥,鳃盖内表皮充血,中间部位严重时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病鱼反应迟钝,最终呼吸困难死亡。 流行情况:4-10月为流行季节,水温20℃以上开始流行,15℃以下较为少见。 防治方法:鱼种下塘前用2-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5分钟,该病高发季节每半月使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强氯精等进行水体消毒,每半月使用微生态调水剂净化水质,发病时用每亩用鲜鸡冠花400g、食盐250g加水1000毫升,煮沸10-15分钟,与精料混合拌匀,早晚投喂,连用3天,或用抗菌药物拌饵投喂。 4.赤皮病 病原:荧光假单胞菌 症状:病鱼体表出血发炎,体侧和腹部部分鳞片脱落,鳍条基部充血,末端腐烂,鳍条间组织破坏,出现蛀鳍。 流行情况:一年四季该病皆有发生,尤其经捕捞、运输受伤以及冬季冻伤后容易发生,多发于2-3龄大鱼。 防治方法:鱼种下塘前用2-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5分钟,该病高发季节每半月使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强氯精等进行水体消毒,每半月使用微生态调水剂净化水质,每公斤鱼体重用20-25mg恩诺沙星或抗菌中草药制剂拌饵投喂,3-6天为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