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蟹
蟹
形态特征
体型宽扁,少数窄长;头胸部包被发达的头胸甲,头胸甲的形状因种而异;额部短缩,复眼在第2触角的外侧;口器部分包括具硬齿的大颚;腹部退化平扁,曲折在头胸甲的腹面,雄性略呈三角形或窄长形,雌性腹部宽大,多呈长圆形或圆形;头胸甲腹面的两侧有5对胸足,第1对呈钳状。
分布范围
1、热带浅海地
多数蟹为海生,以热带浅海种类最多。如蛙蟹科、馒头蟹科、玉蟹科、梭子蟹科、扇蟹科主要生活在沿岸带;方蟹科、沙蟹科生活在广阔的潮间带。
2、生存
极少数如漂泊蟹和弓腿蟹能附着在木材或其他漂浮物上生活。也有不少种类与其他动物营共栖生活,如绵蟹科,关公蟹科。许多种如豆蟹常潜入一些软体动物的外套腔中、或多毛类的管道中共栖。珊隐蟹科却生活在造礁珊瑚形成的囊中,雌蟹成体交配后终生被禁锢在囊内,孵化出的幼体可通过未关闭的小孔逸出。
3、淡水及陆地
一小部分蟹类完全在淡水中生长繁殖,它们多栖息于山区溪流的石块下。还有少数蟹类如地蟹能适应陆地生活,穴居于潮湿的泥洞中,繁殖时期则迁移下海。
栽培技术
1、选择场地: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
2、消毒: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
3、投喂: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
4、调节水质。: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
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蟹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钾、钠、锌等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对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提高身体免疫力等有一定的作用。
2、药用价值:蟹具有清热解毒、养筋活血、通经络、补骨添髓等功效,对瘀血、损伤、腰腿酸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生长习性
蟹大部分会生活在热带的浅海区域,这类螃蟹多为海生,像馒头蟹、梭子蟹、扇蟹等,有的会生存在沿岸地带,像方蟹、沙蟹等,一般都生活在广阔的潮间带,其中还有少部分螃蟹附着在木材或者其它漂浮木上,像漂泊蟹、弓腿蟹等,一小部分蟹生长生活在淡水中,多栖息在溪流或者石块下。
功效作用
1、清热解毒:螃蟹性寒、味咸,有清热解毒、消结化瘀、利湿退黄、滋肝阴、充胃液等功效,主散诸热,治胃气,理筋脉,消食。
2、养筋活血:螃蟹有养筋活血、通经络、补骨添髓等功效。对于损伤、淤血、腰腿酸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改善效果,适合跌打损伤、骨折之人食用。
3、增强体质:螃蟹中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如氨基酸、钙、铁、硒、锌、钾、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有助于促进人体组织细胞的修复与合成,增强体质。
营养成分
蟹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Omega-3脂肪酸,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人体免疫系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保健作用;蟹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如钾、镁、磷、铁等;蟹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
病虫防治
蟹的病害防治应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养殖过程中,需保持池塘水质的清新,定期泼洒生石灰进行消毒,同时定期检查蟹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诊断并用药治疗。常见的蟹病有烂肢病、水霉病、水肿病、膏病、黑鳃病、甲壳病等,对于不同的病害应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水霉病可使用食盐水浸洗、敌百虫粉浸泡;膏病可使用磺胺噻唑拌饵投喂;黑鳃病可使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泼洒。另外,蟹的虫害防治可采用溴氰菊酯泼洒或用生石灰带水清塘等方法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