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贴梗海棠
贴梗海棠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达2米,具枝刺;小枝圆柱形,开展,粗壮,嫩时紫褐色,无毛,老时暗褐色。叶片卵形至椭圆形,稀长椭圆形,长3~10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急尖,稀圆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具尖锐细锯齿,齿尖开展,表面微光亮,深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无毛;叶柄长1~1.5厘米,无毛;托叶大,叶状,卵形或肾形,边缘具尖锐重锯齿,无毛。花2~6朵簇生于二年生枝上,直径3.5~5厘米,叶前或与叶同时开放;花梗粗短,长3毫米或近于无梗,无毛;萼筒外面无毛;萼裂片直立,近半圆形,先端圆钝,全缘或有波状齿,边缘有黄褐色睫毛,外面无毛,里面被稀疏柔毛,长为萼筒之半;花瓣近圆形或倒卵形,具短爪,长1~1.5厘米,猩红色或淡红色;雄蕊35~50枚,直立,长1~1.3厘米,花丝微带红色;花柱中部以下合生,无毛,与雄蕊近等长,柱头头状。梨果球形至卵形,直径3-5厘米,黄色或黄绿色,有不明显的稀疏斑点,芳香,果梗短或近于无。花期4月,果期10月。株高约2m,枝直立或平展,有刺。叶卵形或椭形,托叶大而明显。花米红色,先叶而开或与叶同放。花朵生于2年生枝上,枝秆丛生,枝上有刺,其花梗极短,花朵紧贴在枝干上。贴梗海棠树姿婆娑,花朵美丽,有重瓣、半重瓣品种,果实球形或梨状,秋季成熟时黄色,气味芬芳。
分布范围
产于我国陕、甘南、豫、鲁、皖、苏、浙、赣、湘、鄂、川、黔、滇、粤等省,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缅甸、日本、朝鲜也有分布。主要培育基地有江苏、浙江、安徽、湖南等地。
栽培技术
1、土壤:贴梗海棠对土质要求不严,微酸性土或中性土均可,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叶土或田园土为佳。
2、浇水:贴梗海棠平时保持盆土湿润即可,但须注意防止盆中积水,否则易烂根。春夏生长期盆土也不要过分干燥,尤其在开花期间要保持盆土有充足水分。3、阳光:贴梗海棠盆景宜放于光照充足、空气流通场所。盛夏高温时,要适当遮荫,防止日灼叶焦。
4、温度:贴梗海棠冬季较能耐寒,对环境要求不严,可埋盆于土中,也可放进室内窗口处。
5、施肥:贴梗海棠冬季宜施足基肥,以干饼肥或腐熟厩肥以及骨粉最好。生长期间除梅雨季节外,经常追施稀薄肥水。
6、虫害:贴梗海棠常有锈病侵害叶片,可喷洒波美0.5度石硫合剂进行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刺蛾、红蜘蛛等。防治方法同垂丝海棠。
7、修剪:贴梗海棠多在开花后进行,一般将开过花的枝条剪短,以促使分枝和花芽的形成,增加来年开花数量。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早春先花后叶,很美丽。枝密多刺可作绿蓠。
作行道树:公园、庭院、校园、广场等道路两侧可栽植皱皮木瓜树,亭亭玉立,花果繁茂,灿若云锦,清香四溢,效果甚佳。
造型与点缀:皱皮木瓜作为独特孤植观赏树或三五成丛的点缀于园林小品或园林绿地中,也可培育成独干或多干的乔灌木作片林或庭院点缀;春季观花夏秋赏果,淡雅俏秀,多姿多彩,使人百看不厌,取悦其中。
制作盆景:皱皮木瓜可制作多种造型的盆景,被称为盆景中的十八学士之一。皱皮木瓜盆景可置于厅堂、花台、门廊角隅、休闲场地,可与建筑合理搭配,使庭园胜景倍添风采,被点缀得更加幽雅清秀。
食用价值
据化验分析,皱皮木瓜优良品种含蛋白质0.45%、脂肪0.57%、粗纤维2.11%、可溶性固形物8.8%、果胶9.5%、有机酸3.22%,每100克鲜果中含钙24.79毫克、磷6.04毫克、铁4.53毫克、维生素C96.8毫克、维生素A6.35微克。此外,还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达529毫克/100克。皱皮木瓜最突出的特点是含有丰富的齐墩果酸等有机酸,加工产品不需添加防腐剂、柠檬酸、香精、色素,是风味独特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药用价值
果实含苹果酸、酒石酸、构椽酸及丙种维生素等,干制后入药,有驱风、舒筋、活络、镇痛、消肿、顺气之效。据中国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单位联合测定,皱皮木瓜中含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具广谱杀菌作用的齐墩果酸,对伤寒、痢疾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等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生长习性
落叶灌木,高达2米,具枝刺;小枝圆柱形,开展,粗壮,嫩时紫褐色,无毛,老时暗褐色。叶片卵形至椭圆形,稀长椭圆形,长3~10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急尖,稀圆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具尖锐细锯齿,齿尖开展,表面微光亮,深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无毛;叶柄长1~1.5厘米,无毛;托叶大,叶状,卵形或肾形,边缘具尖锐重锯齿,无毛。花2~6朵簇生于二年生枝上,直径3.5~5厘米,叶前或与叶同时开放;花梗粗短,长3毫米或近于无梗,无毛;萼筒外面无毛;萼裂片直立,近半圆形,先端圆钝,全缘或有波状齿,边缘有黄褐色睫毛,外面无毛,里面被稀疏柔毛,长为萼筒之半;花瓣近圆形或倒卵形,具短爪,长1~1.5厘米,猩红色或淡红色;雄蕊35~50枚,直立,长1~1.3厘米,花丝微带红色;花柱中部以下合生,无毛,与雄蕊近等长,柱头头状。梨果球形至卵形,直径3-5厘米,黄色或黄绿色,有不明显的稀疏斑点,芳香,果梗短或近于无。花期4月,果期10月。株高约2m,枝直立或平展,有刺。叶卵形或椭形,托叶大而明显。花米红色,先叶而开或与叶同放。花朵生于2年生枝上,枝秆丛生,枝上有刺,其花梗极短,花朵紧贴在枝干上。贴梗海棠树姿婆娑,花朵美丽,有重瓣、半重瓣品种,果实球形或梨状,秋季成熟时黄色,气味芬芳。
功效作用
1.帮助消化
贴梗海棠果实富含半纤维素和果胶等成分,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的作用,能够帮助消化系统排出毒素和废物,同时改善肠道环境,预防便秘等肠道问题的发生。
2.促进新陈代谢
贴梗海棠果实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并且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预防细胞老化。
3.降低血脂
贴梗海棠果实含有类黄酮和多酚类物质,具有降脂降压的作用,能够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预防感冒
贴梗海棠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能够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同时也能够加速伤口愈合。
5.健脾益胃
贴梗海棠果实还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多糖、鞣花酸等,具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的作用,能够帮助人体消化吸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营养成分
贴梗海棠果实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多酚类物质等。其中,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抗氧化剂,能够帮助人体排毒养颜,增强免疫力;维生素E则能够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延缓衰老;胡萝卜素则是一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物质。
此外,贴梗海棠果实还含有丰富的钾、钙、铁等矿物质,这些成分对于人体健康也非常重要。
病虫防治
贴梗海棠的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病虫的危害,常造成叶片提早脱落,果实畸形,生长势衰弱,降低观赏性,给养护管理带来了困难。根据作者3年多来在以苏州地区为主及华东片区的江、浙、沪、皖调查研究发现,贴梗海棠成株期常年发生、危害严重、必需进行防治的病虫害主要有一病两虫,即海棠锈病、网蝽和蚜虫。
锈病危害:病株率高达100%,病叶率一般在20%~80%,每年均有发生,有些危害严重的植株在夏季7~8月份就出现了叶片大量脱落的现象,严重影响海棠的生长势。贴梗海棠锈病病原为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真菌,病菌以菌丝角在桧柏枝条上越冬,并形成冬孢子角,3~4月冬孢子角遇雨破裂,膨大为橙黄色花朵状或木耳状,并产生担孢子,随风传播到海棠上,于5~7月春夏季节危害海棠叶片。
海棠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小斑点,后渐扩大为橙黄色病斑。病斑正面出现针尖大小的黑色小粒点,叶片背面长出坚硬的黄色须状物,即病原菌的锈孢子器。发病后期,黄色须状物的颜色变深,逐渐成熟粉化,叶片正面病斑扩大,形成黑褐色坏死斑,并可以脱落成穿孔状。8~9月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入嫩梢越冬。桧柏被害部位出现浅黄色斑点,后隆起呈灰褐色豆状小瘤并中间膨大,表面粗糙,呈棕褐色。在海棠、苹果与桧柏混栽情况下发病较为严重。
梨冠网蝽:
主要危害叶片,造成海棠叶片枯黄早落。梨冠网蝽对海棠的危害率可达100%,且连年危害,调查发现除贴梗海棠外,还可以危害湖北海棠、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樱花、日本樱花、毛杜鹃、桃、梨、苹果等观赏植物,且危害程度较为严重。该虫较小,长约3.5mm,褐色,前翅大且长,超过身体,翅上有网纹。梨冠网蝽一般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叶片背面,以口针刺吸海棠汁液,危害较隐蔽,并可以诱发煤污病。被害叶片正面产生较多的褪绿斑点,叶片背面产生黄褐色粒点状物质,手摸有黏性,并可见深褐色虫体。1年可以发生4~5代,以6~9月危害较为普遍且严重。
桃蚜:危害主要集中在嫩梢、嫩芽和幼嫩的叶片上,以口针刺吸海棠汁液,并可以诱发煤污病,造成叶片向背面卷曲。蚜虫对贴梗海棠的危害一般集中在4~6月海棠嫩枝梢和嫩叶片较多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