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菌类 /  大杯蕈
大杯蕈
大杯蕈
大杯蕈简介
大杯蕈介绍

大杯蕈

大杯蕈(英文:Big Clitocybe),又名大杯伞、大漏斗菌;俗名猪肚菇、笋菇(福建)、红银盘(山西)。大杯蕈是一种较常见的野生食用菌,成群地生长在林中地上,被产区人民采集食用。因其风味独特,有似竹笋般的清脆,猪肚般的滑腻,因而被称之为“笋菇”和“猪肚菇”。由江西省金山食用菌研究所驯化栽培成功。

形态特征

大杯香菇子实体大型,菌盖直径5~23cm,幼时扁半球形至近扁平,逐渐呈漏斗状至碗状,初期有白色或稍暗色鳞片,中部有深色小鳞片,边缘有条纹。菌肉白色,略有气味。菌褶白色至浅黄白色,稍密,较宽,不等长。菌柄长5~18cm,粗0.8~2.5cm,圆柱形,直立,中生或稀偏生,污白色至白色,表面有深色绒毛,实心至松软,内部白色,基部向下延伸成根状。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6.5~9.5×5~7.5μm。褶侧囊状体和褶缘囊状体近棒状。

分布范围

猪肚菇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大洋洲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的广东、福建、湖南、海南、浙江和云南等省也有分布。

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一般在3~5月接种,6~9月出菇,根据当地自然气温条件灵活掌握。 2、栽培场所猪肚菌出菇期正值夏季,为减轻病虫害的发生,选址要远离不洁之源,并要事先做好消毒和灭虫处理。地下菇棚、荫棚、蘑菇房都可使用。 3、菌丝培养猪肚菌为熟料袋栽,脱袋覆土出菇。常用配方为干杂木屑39%、棉籽壳34%、麦麸22%、玉米粉3%、糖1%、轻质碳酸钙1%、益富源菌菇生态宝1%。按常规配料分装灭菌后,接种在25℃~28℃下发菌,菌丝长满袋后移入菇棚,脱袋排好,覆土3~4厘米厚,并调水,保持土层湿润,覆土7~15天即可在土面上见到棒状原基。 4、出菇管理原基出土后,应注意将场地空气湿度控制在80%~95%之间。同时加强通风,保持场地空气清新,有一定的散射光。整个出菇阶段场地温度应控制在23℃~32℃。喷水量根据菇大小、覆土湿度和气候情况具体掌握,菇多多喷,菇少少喷;晴天多喷,阴天少喷。 5、补充营养喷水时在水中加入益富源菌菇生态宝,补充益生菌,促进菌丝营养吸收,催菇促生长。同时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于出菇,避免畸形菇。当菇体成熟时及时采收,每潮菇采完后及时补上覆土,停水养菌3~5天后进行下潮出菇管理。

主要价值

猪肚菇学名大杯蕈,也叫大杯伞、笋菇,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全面,营养价值很高。猪肚菇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很丰富,例如:钙、铁、锌、磷、钴、钡等,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利尿消肿,调节人体的营养平衡,经常食用,可以补充营养,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猪肚菇中脂肪含量很低,常食对降低血压很有好处

生长习性

猪肚菌生长于夏初至秋末(5-10月份),适于在自然气温较高的季节进行生长栽培。

功效作用

猪肚菇又名大杯蕈,是一种常见的野生食用菌。首先,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可以提供营养,增强免疫力。其次,野生蘑菇味道鲜美,能促进食欲。此外,铜、锌、磷、铁、钙等元素能促进新陈代谢,调节细胞功能,起到滋补作用。研究表明,食用菌可以防癌抗癌。日常饮食需要合理的营养,有助于保持身体处于相对健康的状态。猪肚菇营养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高,但脂肪含量低。常吃对高血压有一定作用。真菌中所含的粗纤维、半粗纤维、木质素等人体难以消化的物质,可以保持肠道水分,吸收剩余的胆固醇和糖分,并排出体外,对预防便秘、动脉硬化、糖尿病等非常有益。

营养成分

大杯伞子实体中还含有若干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钴、钡、铜、锌及磷、铁、钙等,其中多数元素对于调节人体营养平衡、促进代谢、提供机能等方面,有着其他元素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病虫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尽量不使用化学药剂。菌丝生长阶段,重点防止各种霉菌侵入培养基造成污染。除生产环境、原辅材料、生产过程要严格按要求进行外,要注意查菌不宜过频繁。由于查菌时,翻动菌袋造成袋内外空气交换,会增加受污染概率。若有链孢霉污染,应在孢子堆未变色前,用浸过75%酒精的纱布或布块盖住孢子堆后,轻轻将污染菌袋移出室外处理。严防孢子在空间飘散,导致大面积污染。子实体生长阶段,重点防治各种害虫。主要是各类菇蝇、菇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