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菊花 /  紫菊
紫菊
紫菊

紫菊

紫菊是菊科紫菊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枝无毛,花基生叶及中下部茎生叶箭头状心形、卵状心形或心形,先端尖或渐尖,有细锯齿;上部叶与基生叶及中下部叶同形或箭头状三角形或心形;叶柄较长接花序下部的叶长椭圆形,叶两面粗糙;头状花序排成圆锥花序;总苞圆柱状,紫红色,背面无毛,外中层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内层长线状披针形,果为瘦果长披针形,扁,黑紫色,顶端平截,无喙,有微糙毛;花果期9~11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30厘米。茎直立,单生,基部直径3毫米,上部圆锥花序状分枝,全部茎枝无毛。基生叶及中下部茎叶箭头状心形或卵状心形或心形,长7-14厘米,宽4.5-7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细锯齿,齿顶有小尖头,叶柄长达21厘米,上部茎叶与基生叶及中下部茎叶同形或箭头状三角形或心形,小,有短叶柄,叶柄长达2厘米,接花序下部的叶长椭圆形,长4-6.5厘米,宽2毫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几无柄;全部叶两面粗糙。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列狭窄或开展的圆锥花序,下垂、直立或下倾。总苞圆柱状,长1.3厘米,直径3毫米;总苞片3层,中外层小,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4毫米,宽1毫米,顶端钝,内层长线状披针形,长1.4厘米,宽1.5毫米,顶端钝,全部总苞片紫红色,外面无毛。舌状小花紫红色,5枚。瘦果长披针形,压扁,黑紫色,长6毫米,宽1毫米,顶端截形,无喙,每面有7条高起的纵肋,有微糙毛。冠毛白色,2层,长8毫米,微糙。花果期9-11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栽培技术

1.栽培设施和装备要求 宜采用连栋大棚或玻璃温室等设施栽培,其中连栋大棚要求肩高为3.30m,顶高为5.3m,以提高棚内空气循环效果,且内保温层设置在连栋大棚的横档下方,夏季中午强光时段覆盖内遮阳网,冬季大棚启用内外保温薄膜等保温系统。棚内安装喷滴管、环境参数监测系统、电动控制系统等配套设施。规模化生产应配备专用运输车、电动喷药机、盆器和种植床等设备,种植床应采用移动苗床,移动苗床宽1.65米,种植床离地70cm,走道铺设园艺地布防杂草。 2.种苗繁育技术 春季适合大部分菊科植物的种苗繁育,夜温应在10℃以上,如日最低气温5℃以下时,应覆盖双层薄膜保温。对扦插繁殖难的紫花野菊采用组培苗栽培,应用组培瓶苗开瓶和驯化栽培技术,适度遮阳和水分调控促进生根和叶片生长。组培苗出瓶前应放置温室苗床上驯化培养10~15天,组培瓶苗上覆盖一层无纺布或50%遮光率的遮阳网。组培苗出瓶洗苗前3~5天,先将组培瓶盖打开,中午在瓶苗上盖一层50%遮光率的遮阳网,早晚揭去遮阳网,使组培苗逐渐适应自然光照条件。小心取出组培苗,及时洗去根部琼脂,将组培苗稍稍风干后即可定植。 4.温度与光照管理 日常最适宜温度为15℃~25℃,生长期要求充足的光照,仅夏季需要适当遮阳,夏季幼苗期光照太强会引起灼伤。组培苗定植初期自然光照强时必须用遮阳网遮阳10天左右。 5.水分管理 采用顶部喷灌和基部滴灌相结合的方式,基部滴灌宜在生长前期进行,成苗后应采用顶部喷灌。浇水量根据基质配比、气温、栽培品种、植株生长状况等来决定。由于菊科植物生长期间需水量较大,所以移苗前浇足定根水,后期覆膜保证移苗充足的水分,覆膜5-7天后生新根后掀膜,转色期和冬季应适当控制水分,基质含水量控制在40%左右。

主要价值

药用紫菊的根、叶、花均可入药,味辛,性平,无毒。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癌、消食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咳嗽、肠炎,肝炎,喉肿痛,食积腹胀,水肿。食用紫菊花幼苗还可作蔬菜。

生长习性

生长于海拔850-2250米的山谷近水旁及林下。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好阳光、适应性强,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

功效作用

紫菊花的功效有治疗冠心病,降低血压的作用,而且也能够预防高血脂的发生。此外它对于抗病毒,抗炎,抗菌也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它也能有效地抑制有害病菌,对于消除眼睛的疲劳和恢复视力有一定的帮助。 由于菊花性寒,所以女性在生理期尽量避免服用,因为它有降血压的作用,所以低血压的患者也要避免服用。

营养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油中含乙酸龙脑酯、二戊烯、辛酸及萜类等。

病虫防治

(1)病虫害防治原则。拟选择灰霉病、腐霉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植株腐烂发生初期,而蓟马、蚜虫、蜗牛等是主要害虫,采取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方法,加强大棚通风和病残体清理。 (2)前期防范重于后期治疗。在组培苗移栽前要做好土壤的消毒,泥炭中拌入代森锰锌及多菌灵800-1000进行土壤灭菌,春期低温高湿会引起灰霉病多发,所以移栽后马上喷施50%烯酰吗啉1500倍+25%醚菌酯1000倍,后期隔天喷施25%嘧菌酯1000倍+10%苯醚甲环唑1000倍,轮换喷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植株死亡或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