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钩子蔷薇
悬钩子蔷薇

悬钩子蔷薇

悬钩子蔷薇(Rosa rubus H. Lév. & Vaniot)是蔷薇科蔷薇属植物,悬钩子蔷薇根皮含鞣质;茎皮刺粗短,弯曲;小枝被柔毛,幼时较密,老时脱落;叶卵状椭圆形至椭圆形,先端尾尖、急尖或渐尖;花排成圆锥状伞房花序,花萼球形或倒卵圆形,花瓣白色,倒卵形;蔷薇果近球形,熟后猩红或紫褐色,有光泽;花期4-6月;果期7-9月。

形态特征

悬钩子蔷薇是匍匐灌木,高可达5-6米;小枝圆柱形,通常被柔毛,幼时较密,老时脱落;皮刺短粗、弯曲。小叶通常5,近花序偶有3枚,连叶柄长8-15厘米;小叶片卵状椭圆形、倒卵形或和圆形,长3-6(-9)厘米,宽2-4.5厘米,先端尾尖、急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尖锐锯齿,向基部浅而稀,上面深绿色,通常无毛或偶有柔毛,下面密被柔毛或有稀疏柔毛;小叶柄和叶轴有柔毛和散生的小沟状皮刺;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离生部分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常带腺体,有毛。 花10-25朵,排成圆锥状伞房花序;花梗长1.5-2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均被柔毛和稀疏腺毛,花直径2.5-3厘米;萼筒球形至倒卵球形,外被柔毛和腺毛;萼片披针形,先端长渐尖,通常全缘,两面均密被柔毛;花瓣白色,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宽楔形,花柱结合成柱,比雄蕊稍长,外被柔毛。 果近球形,直径8-10毫米,猩红色至紫褐色,有光泽,花后萼片反折,以后脱落。花期4-6月,果期7-9月。

分布范围

悬钩子蔷薇广泛分布中国华西、华东、华南等省份。悬钩子蔷薇生于山坡、路旁、草地或灌丛中。

栽培技术

蔷薇花地栽的株距为50-100厘米,根据苗的大小和需要而定。另外,蔷薇花栽培地必须阳光充足、干燥通风、排水良,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 浇水 地栽蔷薇花主要注意夏季干旱时要浇足水,尤其是孕蕾期和开花期一定保证供足水,同时也要注意雨季不要积水。 施肥 冬耕可施人粪尿或撒上腐熟有机肥,然后翻入土中,蔷薇花生长期要勤施肥,花谢后施追肥1-2次速效肥。高温干旱应施薄肥,入冬前施最后一次肥,在施肥前还应注意及时清除杂草。 修剪 修剪为悬钩子蔷薇造景整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序,修剪不善,长成刺蓬一堆,参差不齐,不仅病虫害多,外形亦不雅观。一般成株于每年春季萌动前进行一次修剪。修剪量要适中,一般可将主枝(主蔓)保留在1.5米以内的长度,其余部分剪除。每个侧枝保留基部3-5个芽便可。同时,将枯枝、细弱枝及病虫枝疏除并将过老过密的枝条剪掉,促使萌发新枝,不断更新老株,则可年年开花繁盛。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悬钩子蔷薇花、果实、茎杆内皮、叶均可入药。花可用于胃病。果实味甘,凉,有清肝热,解毒的功效。茎杆内皮味苦、涩,性平,可敛毒,除湿。叶可止血化瘀。 食用价值 悬钩子蔷薇嫩茎叶可鲜用,作主料或配料,凉拌或炒食。悬钩子蔷薇果实可酿酒或制果酱。 经济价值 花枝梢茂密,花繁香浓,入秋后果色变红。宜作绿篱,也可孤植于草地边缘。果可生食或加工酿酒。根含鞣质,可提取栲胶。花是很好的蜜源,也可提炼香精油。

生长习性

悬钩子耐贫瘠,适应性强,属阳性植物,在林缘、山谷阳坡生长,有阳叶、阴叶之分。

功效作用

花可用于胃病。果实味甘,凉,有清肝热,解毒的功效。茎杆内皮味苦、涩,性平,可敛毒,除湿。叶可止血化瘀。

营养成分

悬钩子的果实有很多小核果组成,形状近球形或卵球形,像小水泡一样紧密的挨在一起。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悬钩子的果实味道甜美,含糖、苹果酸、柠檬酸及维生素C等,可供生食、制果酱及酿酒。

病虫防治

野生蔷薇少有病虫害,人工栽培的常有锯蜂、蔷薇叶蜂、介壳虫、蚜虫以及焦叶病、溃疡病、黑斑病等病虫害,除应注意用药液喷杀外,布景时应与其他花木配置使用,不宜一处种植过多。每年冬季,对老枝及密生枝条,常进行强度修剪,保持透光及通风良好,可减少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