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香樟 /  油樟
油樟
油樟

油樟

油樟,樟科樟属常绿乔木,高20米。树皮灰色光滑;枝条圆柱形无毛;叶卵形互生深绿色,先端呈镰形,叶柄淡绿色;花序腋生分枝细弱,淡黄色有香气;幼果球形绿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形态特征

油樟为樟属,高大乔木。小枝幼时即无毛。芽鳞多少被平伏毛。叶互生,卵形、椭圆形或矩圆形,先端长渐尖、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长5.5一12厘米,宽3-6厘米,幼时即无毛,腹面暗绿色,有光泽,背面粉绿色,通常羽状脉,中脉两面凸起,侧脉约5—6对,两面凸起,脉腋腹面泡状隆起,背面有小窝孔,孔内有短毛,横脉和细脉背面较明显,叶柄长2—3厘米,无毛。圆锥花序腋生,纤细,疏散,通常长10厘米以上,无毛,花梗长1-3毫米,无毛,花被长约2毫米,外侧无毛,内侧密被柔毛,裂片卵形,长1.5毫米,花后花被上部自花被管的近顶端处整齐环裂脱落,雄蕊长约1毫米,被柔毛,第3轮的花丝基部有1对具短柄的腺体,退化雄蕊长约0.5毫米,被毛,近心形,雌蕊无毛,子房近圆球状,花柱较子房为长,柱头小,盘状。果阔倒卵状,顶端平或微凹,歪斜,稍扁,长9毫米,直径8毫米,果托碟状,全缘,直径约3.5毫米,果梗长4一5毫米,向上增粗。花期4一5月,果期8-9月。

分布范围

油樟为四川特有种,产于叙永、宜宾、屏山、马边、峨边、峨眉、洪雅、雅安、荥经、宝兴、邛崃、灌县、安县、平武等县。生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海拔1400米以下的酸性钞土上。模式标本采自雅安。

栽培技术

1油樟的生物学特性 油樟的树冠非常大,而且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当中。天然油樟林主要分布在秦岭、长江流域以及各个省区。人工林大多营造在海拔500 m以下的丘陵或者平原村庄附近,油樟非常喜欢温暖温润的气候,有着很明显生长特点,在气温高达40℃以上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存,常年比较适合于年平均气温16℃以上的区域当中生长。油樟木材非常致密美观,而且具有很强的芳香味,可用于建筑家具、手工艺品当中,而且茎叶还可以提制樟脑、樟油,油中含有丰富的柠檬醛、松油醇等多种重要成分,属于国防、医药、化学香料当中的重要原料。 2油樟的良种选育 油樟本身有着非常强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提取樟油和各种用材当中,提取精油的组成成分大致可以分为脑樟、芳樟、松油醇樟等。按照叶茎油的组成成分不同,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关的生物学家通过一系列标记技术,分析了多个不同的樟木样本之间的遗传关系,认为油樟叶精油的化学性主要受到了基因控制,环境因素属于次要,而且生物学家通过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菜苗期生长的8个指标,指出油樟种源各个指标之间的差异。通过油樟良种基地建设,筛选出生长健壮、抗逆性强、产叶量大、结实量大、含油率高的优良品系进行繁育推广示范,进而提高油樟单位面积产量,促进油樟产业发展,增加林农经济收入。 3油樟的繁殖技术 经过有关的总结可以发现,油樟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繁殖、种子繁殖、嫁接繁殖等多种类型。扦插繁殖对于整体工程的技术要求非常高,但是整体植物的成活率非常低,因此在实际应用当中非常少;使用种子繁殖的种子成活率一般可达到98%以上,所以有很强的存活率,而且整体使用过程还非常方便,在生产当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嫁接繁殖在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少,有关嫁接繁殖也很难找到相应的报道。 3.1种子育苗 目前来说,我国油樟造林采用的最为主要的方法就是种子育苗,该种植方式的范围比较大,并且种子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了油樟育苗的效果,所以,种子是保证出苗率、提高苗木质量的一个重要基础。在选择种子的时候,要选择专门的良种基地,通过优良品系繁育生产优良种子,为培育良种壮苗打下基础。 为了不断提高种子的出芽率,确保出芽的整齐性,我国各个技术人员都作了不断的研究和调查,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我国油樟自然分布区当中47个产地种子的各个形态的指标以及出苗率,基本确定了油樟种子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大小上,都具有明显的产地差异,而且还初步地将油樟种子的形态自然地划分为6个种群。科学家认为油樟有着明显的生理休眠现象,整体种皮透气性也非常差,存在着发芽抑制物质等,这些现象是降低油樟种子发芽率、导致发芽率不整齐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低温层积法可以有效地解除这种休眠,而且通过一定的溶液浸透,还可以很好地提高种子的萌芽率,直接采用50℃以上的温水间歇浸泡3~4次,也可以确保发芽的整齐性。播种期的早晚和播种是否移植,对于幼苗的高度和地径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以早播种和不移植为最佳。出苗以后的移栽以带籽为好,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免去遮阳网的移植,而且移植之后的成活率还非常高,整体植物处于一种生长旺盛的状态当中。 3.2嫁接技术 相关油樟嫁接的研究报道和文章非常少,根据相应的学者研究,主要采用当年生枝条以及1~2年生枝条为接穗,而且不同的嫁接方法以及不同的嫁接时间对于油樟嫁接成活率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经过一系列研究可以发现,在冬季油樟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而且相对来说,当年生的枝条有着非常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当年生枝条采用切接法的成活率非常高。 3.3扦插繁殖技术 经过一系列试验可以表明,油樟在不同地区其技术要点和扦插效果都不相同,油樟扦插的生根类型既有愈合生根型,又有皮部生根型,大部分都比较适宜在春季进行扦插。油樟扦插生根即为愈合生根型,而且整体扦插的效果非常容易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比如最为明显的就是母树的年龄、扦插的月份以及扦插的方法等,但是在这些因素当中没有植物激素的浓度,其对于试验结果的影响非常不明显。 4幼苗造林技术 造林的最佳季节为“霜降”前后,选用土层40 cm以上的黄壤土造林,窝的大小为40 cm×50 cm×60 cm,密度为74~107株/667 m 2。苗木是造林的基础,必须选用种子园、优良种源的种子培育的1级苗木以及优良无性系苗木,要求高40 cm以上,且粗壮无病虫害。起苗用锄挖掘,严禁手拔,结捆运输,植苗前剪枝打叶,宿留顶端3~4片叶,并用泥浆拌根,并掺少许过磷酸钙于泥浆中,可提高成活率。植苗时做到苗正根深,适当深栽,压实捶紧;也可截断离地径10 cm处的苗秆,用蔸栽植,成活率高达98%,其后萌条多,载叶大,可提高单产。有条件的可每窝施磷肥0.5 kg,拌匀后植苗。造林后根据情况进行抚育管理。

主要价值

油樟的枝、叶所提取芳香油,油的主要成分为桉叶醇,是外贸畅销物资和有关轻工业的重要原料,种子含脂肪油。为了扩大资源,有关地区现已育苗造林,逐步建立油樟林基地。

生长习性

适应海拔高度在1800米以下 ,在长江以南及西南生长区域海拔可达1000米。主要生长于亚热带土壤肥沃的向阳山坡、谷地及河岸平地。山坡或沟谷中,也常有栽培。

功效作用

油樟树具有驱虫止痛、活血通经、驱虫止痒等功效,主治疮痈肿毒、跌打损伤、疥癣瘙痒、疥癞癣疮、头虱等疾病,对于身体出现的不适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油樟树进行调理和治疗。 1、驱虫止痛:油樟树具有一定的驱虫作用,对于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寄生虫,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寄生虫病,以及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 2、活血通经:油樟树具有一定的活血通经作用,当患者有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等症状时,可将油樟树煎水后熏蒸腹部,或直接将油樟树汁液涂抹在患处,可起到一定的活血通经作用; 3、驱虫止痒:油樟树对于体表出现的寄生虫,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因此当患者有体表寄生虫感染,引起瘙痒和皮肤表面出现丘疹等表现时,可将油樟树煎水后熏蒸患处,或直接用油樟树汁液涂抹在患处,可起到一定的止痒作用; 4、其他:油樟树具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将油樟树煎水后熏蒸患处,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缓解部分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此外,油樟树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帮助清除皮肤中过多的自由基,也可起到一定延缓衰老的作用。

营养成分

其根、枝、叶、木材均可提取樟油,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化验樟油,得到40个组分,其中主要成分为按叶油素占58.55%, 一萜品醇占25.43%,香烩烯占14.16%,其他还有冰片,樟脑、橙花醇等。

病虫防治

油樟树病虫樟黄片爪萤叶甲防治方法: 1、幼虫期(5月、11月)防治: (1)1.2%苦参碱·烟碱烟剂防治; (2)自然感病死虫提制白僵菌9-10月菌液喷雾或白僵菌粉剂喷粉生物防治; (3)0.17%高氯·乙酰甲粉剂喷粉化学防治; (4)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阿维菌素、甲维盐等喷雾化学防治。 2、越冬期防治: (1)越冬期对樟落叶清理焚烧。 (2)樟林虫害发生地块通过地表撒施毒土深翻杀灭越冬虫源,降低虫口密度。 3、成虫期防治:621烟剂、苦参碱·烟碱烟剂每亩3-5斤熏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