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鲶鱼 / 
鲇
鲶鱼

鲇是鲇形目鲇科鲇属的一种硬骨鱼,又名塘虱鱼。其躯干部侧扁,腹部平而柔软,可胀可缩,体高大于头高,全身外部轮廓呈“凿”形;头部扁平;口阔。口裂浅,亚上位,末端仅与眼前缘相对;下颌突出,上、下颌及犁骨上有密而骨质的细齿,齿带连成一片。幼鱼期背部浅灰色,成体背部深灰色,胸部灰白色。在清水中背部灰绿,深水中为油黄色。

形态特征

鲇是鲇形目鲇科鲇属的一种硬骨鱼,又名塘虱鱼。其体延长,前部略呈短圆筒形,躯干部侧扁。腹部平而柔软,可胀可缩,体高大于头高,全身外部轮廓呈“凿”形;头部扁平,宽大于头高,钝圆口阔,吻宽且纵扁。口裂浅呈弧形,亚上位,末端仅与眼前缘相对;唇厚,口角唇褶发达,上唇沟和下唇沟明显。下颌突出,上、下颌及犁骨上有密而骨质的细齿,齿带连成一片,中央分离或分离界限不明显;犁骨齿形成一条弧形宽齿带,两端较尖,内缘中央较窄。眼小,侧上位,为皮膜覆盖。前后鼻孔相离较远,前鼻孔呈短管状,后鼻孔圆形。颌须较长,后伸达胸鳍基后端;颏须短。鳃孔大。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幼鱼期背部浅灰色,成体背部深灰色,胸部灰白色。 背鳍4~5;臀鳍75~86;胸鳍Ⅰ-9~13;腹鳍Ⅰ-12~13。鳃耙9~13。游离脊椎骨50~540。体长为体高的4.3~6.1倍,为头长的4.3~5.4倍,为前背长的2.8~3.6倍。头长为吻长的3.1~4.4倍,为眼径的6.6~10倍,为眼间距的1.6~2.2倍,为头宽的1.2—1.7倍,为口裂宽的1.3~2倍。 背鳍短小,约位于体前1/3处、腹鳍起点垂直上方之前,无硬刺。臀鳍基部甚长,后端与尾鳍相连。胸鳍圆形,侧下位,骨质硬刺前缘具弱锯齿,被以皮膜,后缘锯齿强,鳍条后伸不及腹鳍。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后端垂直下方之后,距臀鳍起点小于至胸鳍基后端。肛门距臀鳍起点较距腹鳍基后端为近。尾鳍微凹,上、下叶等长。 体色随栖息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生活时体呈褐灰色,体侧色浅,具不规则的灰黑色斑块,腹面白色,各鳍色浅。在清水中背部灰绿,深水中为油黄色。

分布范围

鲇分布于亚洲东部中国黑龙江到珠江水系,俄罗斯、日本及朝鲜半岛亦有分布。 分布于中国、日本(本州、九州、四国)、朝鲜、韩国、蒙古、越南、俄罗斯。在中国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吉林、辽宁、山东、浙江,几乎遍布全国各水系。

栽培技术

1.养殖选址 鲶鱼属温水性鱼类,主要栖息在水库、湖泊、泡沼等地,生活在水生植物丛生的静水域或缓水流处,它们适合生长于水温在24℃~28℃之间,水深在1.5米以上。因此,我们在选择养殖场地时,一定要选择水源充沛,水质清洁且稳定的地方。选好的水域要进行水质检测和调节,确保水质符合鲶鱼的生长需要。 2.养殖池建设 建设养殖池时要注重操作方便、清洁卫生,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一般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的、相对安静的地带建池,养鱼池底面均匀铺设粗沙沉淀,土壤松软,便于养鱼。另外,等鱼池修建好之后,我们要将其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消毒,消毒通常都是使用生石灰进行,等到消毒完之后再注入新水,等待养殖。同时要做好防洪工作,以避免暴雨来时造成巨大损失。 3.鱼苗选育 鱼苗的选择对于鲶鱼养殖来说很关键,选育的鱼苗要在温水中孵出,孵化的鱼苗体长应长于2厘米以上、身体无明显疤痕、腮盖部分和眼睛没有红肿痕迹。如果通过采购,要选富有活力的鱼苗,并在一定的时间内适当地喂养、调节水质。鱼苗开口饲料可用熟蛋黄或小型浮游生物喂养。 4.饲料与饲养管理 新放养的幼鲶鱼不容易适应外界环境,宜用小型浮草剪刀、尖锐笔杆等工具抓食以增加生存率。后期幼鲶鱼需要适量喂养,可根据水质及养殖密度以每天0.5%~1%的标准进行饲养。通常采用配合饲料,如虾仁、鱼粉、玉米面、石粉、蛋白粉等等,宜先自行混合或请专业养殖人员指导合理配方以保证营养均衡,提高鱼类育肥速度,促进养殖效益。

主要价值

食用及经济:鲇为养殖食用鱼种,肉嫩味美,刺少、开胃、易消化,营养丰富,多鲜食,通常以煮汤或红烧,也可腌制成咸卤鱼和盐干鱼,蒸、烤后食用,亦可炖中药食之。鲇为中型经济鱼类,是主要捕捞鱼类。 药用:鲇除供食用外,还可供药用。肉:甘、温;有滋阴开胃、利尿、健脾、通经下乳、消肿下乳之功效。主治:水肿,久病体虚,产妇少奶,催乳。

生长习性

鲇昼间多潜隐于深水处,适应性强,栖息底层,游动迟缓,耐低氧,1毫克/升以下也能生存。白天在草丛间或石缝洞穴中,很少活动,黄昏或夜间出来觅食。摄食时不集群,隐蔽在水底石隙间窥伺,在较远的距离即能发现和捕获对象。 鲇颌齿锋利,肠短、有胃,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在天然条件下鱼苗阶段可摄食轮虫、水蚤、水蚯蚓及其他鱼苗。鱼种阶段及成鱼阶段则以以小个体的底栖鱼类为食,也以近岸生活的小型鱼类为食。成鱼、幼鱼还以无脊椎动物、水生昆虫的幼体,以及蜉蝣和蜻蜓稚虫、摇蚊幼虫等为食,也捕食一些小型鱼类,如虎鱼类、鲫鱼、黄颡鱼、麦穗鱼、泥鳅、鲚等,食虾类及水生昆虫。在北方冬季也摄食,只是摄食强度较低。在人工养殖方面,通过驯化,可摄食人工投喂的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

功效作用

1、补虚催乳:鲶鱼有通乳汁作用,民间常给产后妇女炖食鲶鱼汤,既可以补虚,又有通乳催奶的作用。特别是产后、手术后、病后体虚的人,经常吃鲫鱼有益身体恢复。 2、健脑益智:鲶鱼的鱼肉含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B1、卵磷脂,可有效增强记忆、思维和分析能力,延缓脑力衰退。 3、美容养颜:鲶鱼的鱼皮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还有美容的功效,适量食用有一定的消斑祛皱、平衡油脂,使面色红润、肌肤富有弹性,消除痘痘的作用。 4、强健筋骨:鲶鱼富含微量元素钙和磷,经常食用鲶鱼可预防小儿软骨病、佝偻病及老年性骨折、骨质疏松症等。将鲶鱼烹制成汤,可以更好地吸收钙质。

营养成分

鲶鱼是日常饮食中经常食用的鱼类之一,鲶鱼营养丰富,每100克鱼肉中含水分64.1克、蛋白质17.3克,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病虫防治

鱼类病虫害是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为了避免病害产生的发生,按时加上食盐、清水和药物等防治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掌握饲养管理技术,合理调整饲料的成分,以提高鱼类免疫力,保障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