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斑花鳅
泥鳅

大斑花鳅

大斑花鳅,学名:Cobitis macrostigma (Dabry de Thiersant, 1872),为鳅科花鳅属的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中部的湖泊。

形态特征

身体延长,侧扁。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8-2.4倍。眼下刺分叉。须3对。颏叶发达。体被小鳞,头部裸出。侧线不完全,其长不过胸鳍。体侧沿中轴具5-9个大斑,尾鳍基部上侧具一黑斑。背鳍较长,其最长鳍条长于头长。脊椎骨4+43-46。体长83-149mm。生态习性不详。无渔业价值。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

分布范围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中部的湖泊。

栽培技术

1、池塘条件: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交通便利的地方建池。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1-3亩为宜,水深1.5-2米。在放苗前,对池塘进行清整,清除杂草和淤泥,并消毒处理。 2、放苗: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苗种放养。放养密度要适宜,一般每亩放养大斑花鳅500-1000尾。放苗时,应先进行试水,确保安全后再放苗。 3、饲料投喂:大斑花鳅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如浮萍、水草、旱草、麸皮等。投喂时,应根据大斑花鳅的摄食习性进行投喂,一般在上午和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要适当,以大斑花鳅能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 4、水质管理: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同时,应定期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进行消毒处理。 5、防病:大斑花鳅抗病力较强,但长期水质恶化或管理不当也会引起疾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定期检查大斑花鳅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发现疾病要及时治疗。 6、捕捞:大斑花鳅生长较快,一般养殖8-12个月即可达到上市规格。捕捞时,应采用捕大留小的方法,避免大小混捕。

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大斑花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既是美味佳肴又是大众食品。 2、药用价值:具有强壮身体、降脂降压、强精补髓、温暖内脏、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生长习性

底栖鱼类。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浅水区。个体小,数量不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

功效作用

强壮身体 。大斑花鳅富含蛋白质,经常食用可强壮身体。 降脂降压 。大斑花鳅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具有降脂降压的作用。 补肾益精 。大斑花鳅有补肾益精的作用,适量食用可改善肾虚引起的阳痿、早泄等男性疾病。 活血化瘀 。大斑花鳅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适量食用可改善因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淤血、肿痛等症状。 此外,大斑花鳅还有养颜护肤、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营养成分

大斑花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它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以及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矿物质。大斑花鳅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约为18%,且脂肪含量较低,这意味着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非常适合需要控制体重或改善血脂的人群。此外,大斑花鳅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对骨骼健康、血液凝固和细胞代谢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它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D等,这些维生素对保护视力、增强免疫力和维持骨骼健康都非常重要。因此,大斑花鳅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适量食用可以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病虫防治

大斑花鳅常见的病虫害有大斑花鳅出血病、水霉病、赤皮病、车轮虫病等。针对这些病虫害,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体,避免水质恶化;合理投喂饲料,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治疗措施:对于已经发生病虫害的大斑花鳅,可以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于大斑花鳅出血病,可以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水霉病,可以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赤皮病,可以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车轮虫病,可以使用杀虫剂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