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鳃兔头鲀
河豚

黑鳃兔头鲀

黑鳃兔头鲀,是四尺鲀科,兔头鲀属的鱼类动物,别名“兔头鲀”。黑鳃兔头鲀为热带、亚热带近海中大型底层食肉性鱼类,栖息于水深90米较深海区。以乌贼,贝类等为食。体型较大,产量多。体长一般为350-500毫米,大者可达1米。[6]游泳能力差,有鳔和气囊,气囊能吸气膨胀,用以自卫和浮到水面。

形态特征

体粗壮,亚圆筒形,后部稍侧扁,渐细小;体长为体高3.4~3.6倍,为头长2.7~2.9倍。头甚高大,长形,略侧扁;头长约等于鳃孔至背鳍起点间的距离,为吻长1.8~2.0倍,为眼径4.1~5.1倍。吻颇长,前端钝圆,吻长为眼径2.5~2.8倍。眼中大侧位。眼间隔宽平,约为眼径2倍。鼻孔每侧2个,紧位于鼻瓣的前、后方,鼻瓣呈卵圆形突起。口小,前位,平横。上颌稍突出。上下颌各具2个喙状牙板,中央骨缝显著。唇肥厚,细裂;口隅具1皮褶,其外侧具1深沟。鳃孔中大,侧位,浅弧形,位于胸鳍基底前方。 头、体背面和侧面光滑,无刺;腹面自头部至肛门前方具许多纵行小沟,每沟具1小剌,突出皮外。侧线发达,上侧位,至尾部下弯于尾柄中央。体侧下缘具皮褶。 背鳍1个,略呈镰刀形,位于肛门后上方,具2不分支、10分支鳍条,前方鳍条较长。臀鳍与背鳍同形,起点后于背鳍起点,具2不分支、8分支鳍条。胸鳍宽短,侧位。尾鳍凹入。 体和头的背侧灰褐色,侧上方黄褐色,腹面白色,体侧下方自口角至尾鳍基为金黄色。背鳍及尾鳍黄色,末端灰褐色;背鳍基底常有1黑斑;胸鳍及臀鳍黄色。尾鳍后部暗褐色,边缘白色。鳃膜黑色。

分布范围

中国产于南海沿岸、台湾海峡、东海。印度洋非洲南部至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日本。

栽培技术

1、场地选择:选择在避风向阳、水源条件好、水深90米以上的深海区进行养殖。 2、网箱设置:使用6米×6米×3米的网箱进行养殖,网箱的网目大小要适宜,以防止幼鱼逃逸。 3、放苗前准备:在放苗前对网箱进行消毒处理,并在每个网箱中放入1000千克的砾石和牡蛎壳。 4、放苗时间:选择在每年的4月至5月进行放苗,放苗前要选择晴朗天气进行网箱挂苗。 5、日常管理:要经常检查网箱是否破损,并定期清理网箱中的杂物和死鱼。

主要价值

1、药用价值:其体内含河鲀毒,可以取黑鳃兔头鲀鳔洗净,制成干品,备用,取鱼皮,加冰糖炖服,其鱼鳔、屁可入药。 2、经济价值:黑鳃兔头鲀在鲀类中较具有经济价值。 3、营养价值:黑鳃兔头鲀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型经济鱼类,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比例均衡,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生长习性

与暗鳍腹刺鲀基本相似。生活于较深海域。黑鳃兔头鲀属于热带、亚热带肉食性鱼类。栖息于近海水体底层,主要以乌贼、贝类等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为食。游泳能力差,有鳔和气囊,气囊能吸气膨胀,用以自卫和浮到水面。

功效作用

黑鳃兔头鲀的功效主要有滋养补虚、祛风止痛、健胃和中。

营养成分

黑鳃兔头鲀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型经济鱼类,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比例均衡,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

病虫防治

1、坚持健康养殖,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2、定期对养殖设施进行消毒处理,包括网箱、工具等。 3、避免从有疫病的海域或养殖区引进黑鳃兔头鲀,避免带入病原。 4、及时捞出病鱼、死鱼,并作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扩散。 5、定期投喂药饵或使用中草药进行保健,增强黑鳃兔头鲀的免疫力。 6、发现疾病时及时使用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进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