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银鲫
鲫鱼

方正银鲫

方正银鲫,黑龙江省方正县特产,具有头小、背厚、出肉率高、耐寒冷、抗病力强、生长快、个体大等特点。2010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范围包括方正银鲫原种场、方正县双凤水库、双龙水库。

形态特征

外形特征为:体型短,体侧扁而高,头短小,吻圆钝。口端位,斜裂。上下颌约等长。无须,眼小,位于头侧上方。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耙细长,排列紧密。背鳍具有硬刺,外缘平直,后缘锯齿粗,排列稀。胸鳍不达腹鳍。尾鳍分叉浅,上下叶末端尖。体色背部、背鳍和臀鳍为黑灰色,体侧深银灰色,体侧每个鳞片的边缘颜色稍深。

分布范围

方正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中游南岸,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北段西麓,蚂蚁河下游,地处东经128°13′37″-129°33′24″,北纬45°32′47″-46°08′53″之间,总面积2970平方公里。双凤水库位于方正县德善乡境内,距县城9公里,距哈市189公里,位于松花江支流蚂蚁河中游的一个支流,黄泥河中段,双凤水库是一个丘陵型水库,平均水深3米,可养鱼水面9000亩,平均年产方正银鲫18万公斤,方正银鲫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方正银鲫原种场、方正县双凤水库、双龙水库,地域保护总面积1446.7公顷,年产量325吨。

栽培技术

1、池塘套养:可在主养鲤鱼、草鱼、鲢鳙鱼等鱼的池塘内套养。既可套养规格在20~50g的1龄方正银鲫鱼种,也可套养2~3cm的方正银鲫夏花鱼种。放养密度为每亩100至250尾。 2、池塘主养:根据亩产指标及规格要求,有三种放养方式。银鲫产量占总产量的40%,当年鱼平均个体重可达到0.2千克以上,平均亩产350千克左右;银鲫产量占总产量的50%,当年鱼平均个体重在0.18千克左右,平均亩产500千克左右;银鲫产量占总产量的60%,当年鱼平均个体重可达到0.16千克,平均亩产450千克左右。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方正银鲫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7.26%,脂肪含量为1.00%,水分为78.63%,无氮浸出物为2.01%。粗蛋白含量大于1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45%,每千克含钙量大于3500mg。 观赏价值:方正银鲫体形美观,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鱼类。 经济价值:方正银鲫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类,是水产品市场中最受欢迎的鱼类之一。

生长习性

方正银鲫生长环境主要分布于中国黑龙江省镜泊湖和松花江水系,是典型的底层鱼类,适应能力强,能在各种水域中生活,包括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它们喜欢生活在水底干净的地方,不喜欢受惊吓和受污染的水体。在生长过程中,方正银鲫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2℃,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较差,当水温超过35℃时会对鱼体造成伤害。此外,方正银鲫对水中溶解氧的要求较高,需要水体中溶解氧量保持在5mg/L以上才能正常生活。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保持水质清新,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同时,方正银鲫的耐寒能力较强,可以在较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生存。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水质恶化、保证充足的溶解氧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以促进方正银鲫的健康生长。

功效作用

方正银鲫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首先,方正银鲫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肌肉富含蛋白质、脂肪、水分以及无氮浸出物等营养成分,对于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着很好的作用。其次,方正银鲫的观赏价值也很高,其体形美观,常被用于水族观赏。此外,方正银鲫的经济价值很高,是水产品市场中最受欢迎的鱼类之一。在药用方面,方正银鲫具有补虚、利尿、消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产后虚弱等病症。同时,方正银鲫还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免疫力等作用,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多种功效的优质鱼类。

营养成分

方正银鲫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7.26%,脂肪含量为1.00%,水分为78.63%,无氮浸出物为2.01%。方正银鲫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17.01%,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和2种半必需氨基酸总量为8.45%,分析结果表明方正银鲫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的养殖鱼类。

病虫防治

方正银鲫的病虫防治非常重要,因为一旦感染疾病,会对鱼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以下是一些方正银鲫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1、细菌性败血症:这是方正银鲫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会导致鱼体出血、鳍条基部出血等症状。防治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消毒、投喂药饵等。 2、水霉病:此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会导致鱼体长出白色絮状物。防治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避免鱼体受伤、使用抗真菌药物等。 3、鳃霉病:此病是由鳃霉菌感染引起,会导致鱼鳃发白、呼吸困难等症状。防治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消毒、使用抗真菌药物等。 4、寄生虫病:方正银鲫可能会感染寄生虫,如车轮虫、指环虫等,会导致鱼体消瘦、呼吸困难等症状。防治方法包括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定期检疫等。 在防治方正银鲫病虫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定期检查鱼体,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措施。 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水质恶化导致疾病发生。 合理投喂饲料,避免过量投喂导致鱼体抵抗力下降。 使用合格的渔药,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药物残留对鱼体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