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体鲟
中华鲟

小体鲟

小体鲟是鲟科、鲟属的鱼类。小体鲟栖息于河流的低地和丘陵地带,通常滞留在河床的低洼处,那里的底质为石质、砾石质或沙质。在水库,小体鲟则栖息在水体流动的水库上游端。

形态特征

在鲟形目内,小体鲟的检索特征是:全身被以5列骨板,吻长占头长的70%以下,吻须4根;吻端锥形,两侧边缘圆形,头部有喷水孔;口呈水平位,开口朝下,吻须圆形;身体最高点不在第一背骨板处,第一背骨板也不是最大的骨板;无背鳍后骨板和臀后骨板;侧骨板比躯干部颜色浅,鳃耙无结节;侧骨板数多于55,吻端下有2-4个突状物。 小体鲟个体较小,除个别可以达长125厘米、重16千克外,一般不超过100厘米长、6-6.5千克重。小体鲟体高为全长的5.9-16.6%,头长为全长的14.6-30.5%。吻长变化很大,为头长的27.8-63.5%。有的学者认为在小体鲟分布的各水域中,小体鲟存在钝吻型和尖吻型两种类型。小体鲟背骨板11-18枚,侧骨板56-71枚,腹骨板10-20枚,背鳍条数32-49,臀鳍条数16-34,腹鳍条数25-45,鳃耙数11-27。小体鲟体色变化较大,但背部常呈深灰褐色,腹部黄白色。骨板行之间有大量小骨板分布。下唇中部裂开(据此可区别于裸腹鲟)。吻须有纤毛。

分布范围

分布于俄罗斯的黑海、里海、鄂毕河、叶尼塞河等淡水水域中。中国从俄罗斯引进试养,仅分布于新疆鄂毕河上游的额尔齐斯河的水系(哈巴河、布尔津、阿勒泰盐池渔场)。

栽培技术

一、养殖环境 1、养殖场地选择:选择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源的地方建设养殖场。 2、养殖池设计:养殖池的形状和大小应根据场地条件和养殖规模进行设计,一般采用圆形或方形。 3、水质管理:保持养殖用水清新,定期检测水质,定期更换水,以降低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 二、养殖饲料 1、饲料种类:小体鲟养殖可选用新鲜或冷冻的小鱼、小虾、蚌肉、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也可以添加部分玉米粉、小麦粉等植物性饲料。 2、饲料投喂:每天投喂3-4次,投喂量根据小体鲟的体重和水质污染程度适当调整,投喂量不宜过大,避免污染水质。 三、养殖管理 1、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密养殖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小体鲟的生长和健康。 2、日常管理:每天检查水质和饲料投喂情况,及时调整水质和饲料投喂量。同时,要定期检查小体鲟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3、疾病防治:定期使用消毒剂和抗病药物,预防疾病的发生。如发现病鱼要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传染给其他鱼。 4、上市:根据市场需求和小体鲟的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捕捞上市。捕捞过程中要避免对小体鲟造成伤害。 四、注意事项 1、小体鲟的养殖需要耐心和精细的管理,要时刻关注养殖环境的变化和小体鲟的生长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节约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例如可以选择使用价格低廉的饲料、合理利用残饵剩料等。 3、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严格控制饲料投喂量和水质管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对人身造成伤害。例如在捕捞过程中要避免滑倒、溺水等情况的发生。

主要价值

1、食用价值:其鱼皮可制革,鱼卵可制酱,鱼胆可入药,鱼肉、鱼肠、鱼膘、鱼骨等均是上等佳肴,鳔和脊索可制作鱼胶,具有药用价值。 2、营养价值: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6.42-20.41%,脂肪为3.05-4.32%;肝脏中蛋白质含量为1031-1626%,脂肪为16.63-27.58%;卵粒中蛋白质的含量为24.90-29.70%,脂肪为18.06-24.00。肌肉和卵粒中均含有可以测定的17种常见的氨基酸。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此外,还含有钙、磷、铁、维生素B12和硒等营养物质。

生长习性

小体鲟是一种淡水定栖性鱼类,通常不作远距离的洄游。小体鲟洄游性种类在春季汛期时开始上溯产卵,汛期水量愈大,参加洄游的个体越多,溯河愈远。小体鲟经过持续4-5周的洄游达到产卵场产卵。一些尚未完全成熟的个体也伴着亲鲟一起洄游。产后的亲鱼缓慢降河至河湾、沙滩或泥质河道处觅食。小体鲟有时降河至伏尔加河等河流入海口(水深8米以内)的咸水水体中摄食。 小体鲟主要摄食摇蚊等多种昆虫的幼体,也摄食小型软体动物、寡毛类、多毛类、蛭类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在其他鱼类产卵期间,小体鲟还摄食这些鱼类包括其他鲟鱼类的卵,胃中内含物有一半以上是鱼卵。在蜉蝣等昆虫大量发生时,小体鲟有时可跃出水面捕食昆虫。 小体鲟为淡水鱼,经常生活在河流中,以水生昆虫为主要食物。雄鱼和雌鱼的生长差别不大。在楚雷姆河春季雌鱼生长较雄鱼快;从地区上看,楚雷姆河小体鲟生长速度接近额尔齐斯河的小体鲟生长速度,而超过叶尼塞河的。[5]在自然水域中,小体鲟可与俄罗斯鲟、闪光鲟、裸腹鲟及西伯利亚鲟杂交。在人工条件下,小体鲟可与欧洲鳇实现属间杂交。 各水域小体鲟群体的年龄组成中以4-7年龄为主。小体鲟营水库生活后,由于环境变化影响小体鲟的繁殖,致使群体中老龄鱼增多,而这些老龄鱼并不参加繁殖。小体鲟的雌雄性比整体上是1:1,其中在产卵场,雄鲟约占60-70%;在育肥场,两性大致相等;在深水越冬场所,雌鲟多于雄鲟。

功效作用

1、补血益气:小体鲟的肉质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够有效地改善贫血、体虚等问题。 2、美容养颜:小体鲟的肉质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能够有效地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3、脑益智:小体鲟的肉质中含有丰富的DHA和EPA,这些物质对大脑的发育和功能都有很好的作用,能够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4、软化血管:小体鲟的肉质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有效地降低血脂和血压,具有软化血管的功效。 5、提高免疫力:小体鲟的肉质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够有效地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营养成分

小体鲟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包括高蛋白、低脂肪、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含蛋白质18.5%-23%,脂肪5.9%-11.6%,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特别是富含被誉为脑黄金的DHA和EPA,是人体补充磷脂、DHA及EPA的优质食品。此外,小体鲟还富含硫酸软骨素、胶原蛋白等营养物质,具有美容护肤、延缓衰老、健脑益智、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病虫防治

小体鲟的病虫害防治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改善养殖环境、加强日常管理、合理使用药物等。小体鲟的病虫害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改善养殖环境、加强日常管理、合理使用药物等。首先,要保持养殖用水清新,定期检测水质,定期更换水,以降低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其次,要加强日常管理,每天检查水质和饲料投喂情况,及时调整水质和饲料投喂量。此外,要合理使用药物,根据小体鲟的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适时使用预防和治疗药物。例如,在养殖过程中可以使用消毒剂和抗病药物预防疾病的发生,如发现病鱼要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传染给其他鱼。同时,要定期检查小体鲟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总之,小体鲟的病虫害防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考虑,精细的管理和良好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小体鲟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